原標題:西盟縣完善佤味腌製品産業鏈——風味美食做成特色産業
佤味牛皮
佤族風味工坊
軟糯筋道的牛皮搭配別具風味的苤菜根,再加上辣椒、花椒等佐料腌制,形成了一道獨具風味的美食——佤味腌牛皮。如何將一款風味美食做成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産業?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延伸産業鏈、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形成原料、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産業鏈閉環,推進以佤味腌牛皮為主的佤族風味腌制産品品牌化、産業化、市場化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佤族風味腌制産品經濟中。
洗凈、蒸煮、過水、配料、攪拌、打包……西盟縣中課鎮中課村的佤族風味工坊裏,工人們正在準備當天銷售的腌牛皮、腌雞腳、腌腐乳等腌製品。
“2021年,我們盤活村集體閒置場地、固定資産和‘沉睡’資金,投資建了640平方米的標準化腌製品工坊,並通過‘村集體+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增加了6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中課鎮中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岩雷説。
建設工坊、引進企業,推動佤族風味腌制産品從傳統手工製作升級為標準化加工,催生發展成為獨特化、差異化明顯的地方特色産業。佤族風味腌制産品的産業化發展,不僅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更吸納了周邊群眾到工坊工作,實現家門口就業。“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每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日子舒服多了。”中課鎮中課村村民哎給説。
在中課鎮窩籠村的苤菜根種植基地,群眾抓住晴好天氣加緊栽種苤菜根,一派繁忙。
苤菜根是佤族風味腌制産品中不可或缺的佐料。“依託佤族風味工坊,我們鼓勵群眾種植辣椒、苤菜根、花椒等佐料,就地向工坊提供材料。”中課鎮黨委書記王俊博介紹,今年全鎮試種苤菜根、小米辣等佐料産業400余畝,解決銷路的同時,還能保障佐料品質。
為了解決佐料銷售難題,中課鎮採取“工坊+合作社+農戶”的訂單式利益聯結機制,簽訂長期購銷合同,保障農戶利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依託佤族風味工坊,不斷延伸佤族風味産品的産業鏈,擴大産品原材料種植面積,將更多的群眾嵌入産業鏈中實現産業發展,村民增收。”王俊博説。瞄準與佤族風味腌制産品相關産業,西盟縣全面提升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水準,助推腌製品走向更廣闊市場。
西盟阿佤萊佤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佤族風味腌制産品企業,公司通過與網絡主播合作,按照“加工企業+商超+電商”的産銷模式,每月平均接訂單3萬餘瓶,銷售額達四五十萬元。“産品所需原材料基本都是從西盟採購,僅原料款項每月就達10萬餘元。”公司總經理周亞玲介紹,通過不斷完善從生産、銷售到物流的標準化供應鏈,産品銷售節節拔高,今年預計營業額可達2500萬元。(通訊員 艾嘎 記者 沈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