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經信廳發佈2022年度全省發展民營經濟考核結果。其中,一類縣(市、區)榜單中合肥市蜀山區榮譽入選,排名位居全省第一。至此,蜀山區已連續四年榮獲一類縣(市、區)前列。
近年來,蜀山區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以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主線,緊緊圍繞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上下足功夫,全區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不斷邁向新臺階。目前,民營經濟已佔領蜀山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成為推進蜀山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是全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截至2022年底,蜀山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約21萬戶,佔各類市場主體的90%,民營經濟增加值達692.6億元,佔全區GDP比重53.1%。目前,蜀山區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4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1家。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1家,省級平臺2家,市級平臺14家;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4家,市級基地10家。
持續優化為企服務營商環境
強化機制引領,蜀山區出臺《蜀山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形成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高規格工作機制。發佈《蜀山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2 版)》,明確74個具體工作目標,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織密工作網絡,落實企業包保制度,制定了《蜀山區“創優營商環境為企服務”聯繫包保工作指引》,對全區952家重點企業和100個建設項目包保全覆蓋,形成工作合力。2022年累計走訪企業、項目近5000家次,推送各類惠企政策共28篇532條,解決訴求問題789個。
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蜀山區堅持梯次培育、動態管理,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打造具有持續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群體。先後出臺《蜀山區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梯次培育工作的三年行動方案》,紮實推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持續開展省、市級專精特新培育工作。
2022年,蜀山區成功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0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41家。
拓寬民企融資渠道
為加強資本市場的對接服務,蜀山區開展了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打造了“科技金融融資路演”“科技人才項目路演”等各類政金企對接活動。為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深入開展市級“小微工業企業貸款貼息”政策申報兌現工作,組織32家市級優質小微工業企業申報貸款貼息補助共計508.8萬元。
搭臺“牽線”力促民企上市融資。蜀山區全面梳理區內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篩選出一批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經營業績優、發展前景廣的企業納入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並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培育和輔導。目前已建立涵蓋環保、科技、零售、建築等行業60家企業的擬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2022年實現1家民營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材料被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兩家科技型企業在安徽省“專精特新”板成功掛牌。
強化政策引領 培壯優強中小企業
落實政策兌現。蜀山區經信局組織轄區企業申報2022年製造強省、省民營經濟政策,完成省、市政策兌現資金撥付工作流程,其中2021年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270萬元,2021年合肥市先進製造業發展政策資金130.96萬元(民營經濟部分)等。
梯次化培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蜀山區組織轄區10家企業開展合肥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測評工作,成功培育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10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1家。
放大招商引資效力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緊抓“科大矽谷”重大戰略機遇,蜀山區在民營企業招引方面繼續發力。2022年,蜀山區共對接、洽談各類民營企業200余家,南京優存、盛位電子、哪吒汽車等70余家簽約落地,合同投資額超百億元。
新材料孵化平臺項目、光纖傳感暨地表先進探測平臺項目等2個中國科大賦權試點項目簽約入駐,同時引入了一批如康湃醫療、南京優存等10多個優質的隱形獨角獸項目。武漢聖禹排水系統安徽技術創新中心項目、華馳環保生物降解製品項目等一批環境領域龍頭企業項目簽約蜀山區,同時依託中國聲谷·蜀山園區建設,推動了科大國創與蜀山區共建安徽智慧軟體産業園,實現數字經濟的提質升級。
突出招引高端商貿服務業。蜀山區一方面抓住合肥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暨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契機,謀劃打造蜀山區新能源消費中心,簽約了一批如哪吒汽車、廣汽埃安、寶馬、奇瑞、華為等新能源汽車銷售中心項目;另一方面發揮商貿服務業集聚的能級效應,“首店經濟”“體驗經濟”“總部經濟”等新業態進一步豐富。(文 李陵莉 劉亞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