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五河這樣解鎖鄉村振興“密碼”
2023-07-20 09:10: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全面推行鄉村振興以來,蚌埠市五河縣舉全力不斷提升鄉村數字化水準、紮實推進鄉村産業振興建設和鄉村治理行動,在農業強、産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智慧農業 助推數字鄉村建設

  透過一塊螢幕可以看到什麼?五河縣雙忠廟鎮鄉村振興大數據服務中心或許可以給出答案。在該鎮訾湖村的鄉村振興大數據服務中心二樓,全鎮的人、産、村、政等信息,一一呈現在大數據平臺生態系統上。

  隨機點開“人”這個分類,全鎮的人口基礎信息系統、智慧養老系統、智慧校園系統等信息便會出現在眼前。點開“村”則看到村莊管理、宅基地管理、公共資産管理、鄉村人居環境大數據平臺等信息。

  “通過大數據系統,我們可以看到包括耕地、農戶、新型經營主體、農業自然資源、農業就業人口、農村宅基地、農業防返貧、鄉村健康人居大數據等各種信息。”中國廣電安徽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市分公司負責人傅國剛介紹,利用物聯網、大數據、5G、AI、區塊鏈等現代高新技術,圍繞産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智慧黨建、鄉村教育、養老等重點領域,構建了集鄉村“人産村政”一體化大數據服務生態。

  為何在雙忠廟鎮訾湖村建設這樣一個大數據中心?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雙忠廟鎮是全國農村綜合性試點改革試驗區建設鄉鎮之一,而訾湖村擁有富硒米核心示範基地。兩者一結合,便在此建設鄉村振興大數據服務中心,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打造數字鄉村-智慧農業新樣板。

  智慧農業如何打造?數字技術、大數據如何應用在農業生産中?該名工作人員介紹,在富硒米種植基地裏安裝了高清槍機、微型“氣象儀+感測器”、固定站水質檢測儀等數字化智慧設備。高清槍機可以通過高清攝像頭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監測和管護。微型“氣象儀+感測器”可實時監控稻田中溶解氧、水位、PH值等水質情況變化,為改善水稻種植環境提供判斷依據。固定站水質檢測儀可以實時監控水中的EC值、濁度等信息,及時發現水質異常變化。這些設備監測到的數據會實時傳輸回數據中心,中心後臺會對傳輸回來的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分析,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這些數字化智慧設備監測到的數據可以用來進行農事的灌溉、施肥、小氣候監測、病蟲害監測、災害預警等各種關鍵信息管理。“葉片氮含量2.7%,SPAD(葉綠素測量值)37.3。作物病蟲害提示水稻紋枯病,可選用井岡黴素、甲基硫菌靈等進行防治。”數據中心的“智慧農田”對實時傳輸回來的數據給出了相應提醒。

  “下一步,我們將在無人農場建設上重點著力。無人農場可以實現無人收割、無人旋耕開溝、無人駕駛、無人插秧等工作,推進農田管理智慧化。”傅國剛表示,在加強物聯網與大數據(數字鄉村)産研融創基地建設,推廣創新智慧農業應用,推動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實驗工作走深走實的同時,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産業園區 加快振興鄉村步伐  

  七月驕陽似火,一陣短時急雨過後,站在小圩鎮鄉村振興産業園,體感涼爽舒適。走進安徽新廣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三台大型機器正在連續往外“吐出”工業塑膠製品。

  安徽新廣源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報介紹,他是小圩鎮人,之前一直都在蘇州做生意,考慮到家裏老人年紀大了、孩子需要照顧等多方面因素,心裏就有了回家發展的念頭。“當時聽説鎮上要建個産業園,和鎮裏負責人聊了之後,覺得各方面都不錯,于2022年10月入駐産業園。”

  張報的公司主要經營塑膠包裝箱及容器製造等業務。在工廠裏,有二十多名工人正忙著幹活。“他們大都住在周邊,人員比較穩定。”張報介紹,公司前期建廠加購買設備等共投入約300萬元。“這些費用中的一部分是用來支付廠房租金,租金的標準是5.5元/平方米。租金收入算作村集體經濟收入。”

  與張報返鄉支持家鄉發展不同,左結官的老家在滁州鳳陽。左結官的五河縣嘉言行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張報公司隔壁,主要經營改性塑膠、橡膠製品銷售等。“2022年5月進駐産業園,産品主要銷往南京、淮北、常州、盱眙等地。”左結官介紹。

  胡國蓉是左結官公司裏的老員工了。“工廠一開始招工,我就來這邊幹活了。”胡國蓉説話時川音濃重。“老家在四川,嫁到小圩後,生活很滿意,現在在家門口乾活,不僅可以照顧家裏,工資給得也不錯。”胡國蓉的話裏透著對這份工作的滿意。

  “小圩鎮鄉村振興産業園于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是五河縣第一家鄉村振興産業園。”小圩鎮副鎮長蔣岩介紹,當初園區選址的時候,通過在全鎮找資源,提前規劃鄉鎮鄉村振興産業集中區建設,最終選定了位於小圩街北的位置。這裡緊靠申小路,距344國道約300米,距縣城約12公里,距五河西高速入口約18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目前,小圩鎮鄉村振興産業園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500余萬元,建成標準化鋼構廠房17000平方米,消防、雨污地下管網、電力等附屬配套設施齊全。“現成功入駐的企業年産值可達1億元,為8個村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9萬元以上,同時帶動150余名群眾就業。”蔣岩説。

  “下一步,我們計劃在現在園區的東南地塊位置完成建設1棟3層框架結構廠房,約5600平方米。”蔣岩表示,該鎮同時積極申報建設用地指標,高標準規劃好佔地36畝二期産業園,計劃新建混凝土廠房3萬餘平方米,力爭2025年前打造成五河西片區鄉村振興産業聚集中心。

  截至6月底,五河縣安排各級財政銜接資金11224萬元,用於實施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等38個項目,已開工項目38個,已完工項目22個。

  通過紮實做好財政銜接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工作,五河縣目前各類財政銜接資金支出7110萬元,支出進度63.35%,超序時進度13.35個百分點。在4月份安徽省鄉村振興局《關於2023年度項目實施和銜接資金預算執行情況的通報(第二期)》中,五河縣前兩批次安排的33個項目全部開工,開工率100%,位居全市第一;五河縣中央銜接資金撥付進度48.82%,位居安徽省第五、蚌埠市第一。

  一村一品 營造美麗鄉村新風

  “龍頭有點歪了,二龍戲珠的神韻出不來。”在申集鎮莫圩村舞龍非遺傳承民俗館,莫圩村負責人莫長偉站在梯子上扶正龍頭。

  “從第一代莫萬紅算起,莫氏舞龍傳承至今已到第七代,有近200年的歷史。”莫長偉介紹,2021年,莫氏舞龍成功申報五河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與莫圩村美麗鄉村建設同步,2022年,莫圩村舞龍非遺傳承民俗館建成並對外開放。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舞龍館裏不僅詳細展示了莫圩舞龍的歷史源流,還可以通過真實的舞龍道具增強對這一特色民俗的了解。

  莫圩村40歲以上的村民幾乎個個都會舞龍。在一段演示視頻裏,莫圩村的舞龍團隊隊員們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了龍的遊戲,穿、騰、躍、翻、滾、戲、纏,一組動作下來一氣呵成,充分展現了龍的精、氣、神、韻。

  有別於莫圩村的舞龍文化,申集鎮馬集村則以花挑燈、錢桿舞為特色進行打造。在馬集村花鼓燈非遺傳承民俗館,擺放著一組組演出用的道具和獲得的各種獎項。“我玩花挑燈都20多年了,現在每天晚上都有人聚在廣場上跳,每到春節都會有大型的演出。”72歲的村民張茂田説,花挑燈到他這裡,已經是第五代了。

  “莫圩村舞龍非遺傳承民俗館、馬集村花挑燈非遺傳承民俗館、大董村紅色愛國教育基地、黃李村水鄉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加強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以美麗鄉村為抓手,因地制宜,立足村域特點,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民俗文化,為鄉村建設注入文化元素。”五河縣委農工辦專職副主任張文君介紹。

  一村一主題、一村一元素、一村一特色。“今年我們正在打造‘長壽村’,未來還計劃打造‘博士村’等主題突出、鮮明的美麗鄉村。讓美麗鄉村看得見、摸得著、説得出。”張文君表示。

  兜底保障  群眾增收有“錢途”

  堅持“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五河縣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縣共有脫貧人口12765戶34610人、監測對象1289戶4688人,已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監測對象641戶2392人。通過持續鞏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僅義務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發放脫貧戶(監測對象)家庭學生資助金510.7975萬元,受助學生6420人次(含雨露計劃資助1064人159.6萬元)。

  “我們還多舉措抓實穩崗就業工作。截至5月底,全縣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務工就業15259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1.92%。發放跨省務工一次性就業交通補助金4439人88.78萬元。”五河縣鄉村振興局主要負責人介紹,通過規範公益性崗位,全縣實現托底安置脫貧人口2881人,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1089.3萬元,實現家門口安心就業。

  “我們將持續強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安全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該負責人表示,五河縣將緊緊圍繞增加群眾收入這一中心任務,不折不扣地抓好産業幫扶和就業幫扶,多渠道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進一步做好發展壯大農村特色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鞏固發展農民富、農村美、社會安的局面,打造富有五河特色的鄉村振興樣板。(文 王立春 李向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