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全産業鏈發展 做好增值大文章
2023-09-04 09:18:01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全産業鏈發展,做好增值大文章——聚焦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

  因為一批技術先進的深加工企業落地壯大,馬鞍山市當涂縣越來越多農民採取訂單方式,改種優質、高産、高油的油菜品種,與老品種相比每畝地收入可增加200元以上。如今新品種油菜在當地推廣比重已超過八成。

  農業不加工,等於一場空。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調要“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安徽省是農業大省,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大有可為、必有可為、必須為之,是建設高質高效農業強省的必然要求。

  重點抓好優質原料基地建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強化加工園區創建、招商引資、品牌打造等,精心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上半年全省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達9021.9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全省二十強縣、二十強園加工産值分別達到3776.8億元、1358.5億元。這些數據都是農業高品質發展的亮麗注腳。

  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需在重點産業上重點發力。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和産業升級需要,安徽省將綠色食品産業列入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門成立由省領導牽頭的綠色食品産業推進組工作專班,大力推進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産業發展。今年安徽省又謀劃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推進秸稈資源過腹轉化增值,加快推動肉牛産業從“百億”邁向“千億”,力爭再造一個千億級綠色食品産業。

  上半年,全省綠色食品十大産業全産業鏈總值5951.3億元,同比增長超一成。截至6月底,全省綠色食品産業新增項目1146個、投資總額2419.9億元。令人欣喜的是,這些項目中,皖北有512個,投資總額1174.6億元,表明皖北高端綠色食品産業集群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把農産品加工業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格局中謀劃實施,安徽省搶抓國家戰略機遇,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已成效顯著。今年初赴上海舉辦中國安徽名優農産品暨農業産業化交易會,吸引了600余家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採購商參展參會,招引合作項目156個;投資總額879.9億元,比上一屆增加5倍多。4月底召開的第二屆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共簽約綠色食品加工類項目237個,總金額842.4億元,較上年增加172.7億元。這些都顯示安徽農業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有所作為,在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重要的“糧袋子”“菜籃子”“大廚房”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全産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是鄉村産業發展邁向高品質的必然要求。在位於黃山市休寧縣的黃山皖新徽三食品供應鏈有限公司內,經過冷凍保鮮、解凍、清理、恒溫發酵、腌制等幾十個環節後,一份臭鱖魚預製菜製作而成。預製菜是“農頭工尾”的典型代表,有效延伸了農業産業鏈。在黃山,僅僅是臭鱖魚産業,相關企業已近50家,帶動就業人員5萬多人,年産值約45億元。在全省,去年預製菜總産值達到720億元。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要堅持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著力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

  帶動産業鏈延伸,做好增值文章,龍頭企業是“牛鼻子”。引進一個龍頭,培育一個集群園區,帶動一個産業做大做強,正成為安徽的關鍵打法。各地用好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頂格推進“雙招雙引”,打造一流産業生態。在亳州,金沙河面業、五得利集團等一批知名糧食加工企業落戶,帶動113家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向優質糧食産區和加工園區集聚,亳州小麥年加工能力達到了450萬噸。今年以來,全省已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14家,總數達1213家,居全國第4位。全省已佈局創建157個省級及以上現代農業産業園,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所在縣平均水準20%。

  産業鏈條向哪延伸,精深加工如何破題,科技是關鍵變數。做好“頭部”農産品的特色化增值空間和“尾部”精深加工的增值文章,需向科技借力。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加強創新鏈、産業鏈和價值鏈的提升和再造,進一步“從優”“從精”開拓我省農産品加工業新局面。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推動全産業鏈發展,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依託産業鏈增收致富的農民一定會越來越多,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建設動力一定會更加強大。(安徽日報 記者 史 力 許昊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