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在量子賽道加速奔跑 合肥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産業”雙高地
2023-09-12 10:14:00來源:合肥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近日,位於合肥高新區的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和中國航空研究院、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省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舉行關於航空基金項目《航空數值模擬領域量子計算技術探索》的項目開題會,正式啟動國內首個航空科學基金支持的量子計算航空應用研究項目。

  作為合肥市量子科技又一個落地的應用場景,該項目旨在針對當前航空數值模擬演算法中仍存在的問題,探索量子計算技術在航空計算流體力學領域技術途徑,實現有代表性CFD計算軟體量子計算版本,驗證量子計算技術在航空數值模擬領域的超級優越性。

  近年來,合肥以科研成果熟化轉化為核心,以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突破點,以産業聚集發展模式為路徑,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産業”雙高地。

  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

  隨著量子科技的不斷突破,應用場景逐漸向縱深拓展,量子産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這項看似“高冷”的前沿科技,已悄然應用於不少領域。量子産業呈現出了無量前景。

  近年來,在量子計算領域,合肥成果豐碩。本源量子研製出全國第一台可交付使用的量子計算機、全國第一套量子計算機作業系統、全國第一條量子晶片生産線……相關配套研發成果也不斷涌現:與金融單位建立合作,探索量子計算在普惠金融、證券交易、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創新應用;與國家電網等單位合作,研究量子計算提高氣象預測、潮流預測、調度優化等的準確率和速率等。

  在量子測量方面,同樣位於合肥高新區的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目前已應用於多項科學研究。“將量子精密測量用於生命科學領域,能精確分析血液中極微量物質含量;用於超導材料的研發,能實現納米級別的表面磁性分佈成像;用於石油行業則可以實現對地下油氣存儲分佈勘探等。”該公司董事長賀羽介紹。

  在量子通信領域,國盾量子打造的合肥量子城域網已正式開通,高速量子密鑰分發設備、量子衛星小型化地面接收站、單光子探測器等核心産品也已發佈,量子科技進一步走進民生、服務民生。

  此外,國盛量子研製的量子電流互感器已應用於電網電流監控,對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發揮著相應作用。

  “不僅如此,量子計算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金融等領域都大有可為。

  例如,利用量子計算,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加速數據處理和演算法運行;利用量子計算可以進行小分子模擬,這是生物醫藥領域進行藥物開發的核心環節。”啟科量子首席科學家羅樂説。

  全要素保障産業發展

  當前,合肥市量子科研成果不斷拓展。以合肥高新區為例,由“十三五”初期的每年2至3件,發展到2021年每個季度的2至3件,再到如今每個月都有新技術或産品發佈。

  量子産業既需要基礎科學、材料科學、光學元器件以及傳統設備使用商等上下游行業企業的支撐,也離不開政策、資金、人才等支持。

  近年來,合肥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制定了《合肥市量子信息産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在創新支持、成果轉化、試點工程、場景建設方面多管齊下,加速量子科技成果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

  2022年,合肥更是打出量子産業扶持“組合拳”:編寫量子産業發展報告,梳理全市量子産業鏈供應鏈中斷點環節招引目標企業,常態化開展量子産業重點項目調度會,主動對接量子國家實驗室等單位,建立招商對接機制;完成量子産業鏈企業認定和産業鏈調庫工作,為企業申請高層次人才保駕護航;常態化開展雙需對接會,為企業對接科技局等市直部門,解決創新産品和場景需求等問題。

  近年來,量子計算正在迅猛發展,但高水準專業人才匱乏。2021年3月教育部批准新增“量子信息科學”本科專業,已有數十所高校獲批,國內量子信息教育迎來新的轉捩點。

  今年5月,教育部公佈5所高校新增備案“量子信息科學”本科專業名單,安徽大學名列其中。這是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安徽又一所新增“量子信息科學”專業的高校。

  未來,聚焦量子科技基礎研究,合肥市還將支持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組織實施一批聚焦優勢領域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搶佔量子科技和産業發展的制高點。與此同時,鼓勵量子企業主動提出場景需求,政府加強場景研判能力,面向通信、能源、金融、自動駕駛、機器人、生命健康等領域全面開放應用。(合肥日報 記者 趙俊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