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前,國軒高科德國基地首條電池産線投産——皖企鋰電池為何“德國造”?
“我很幸運,這是一生中非常美好的時刻!”德國哥廷根的工人安德里亞斯做夢也沒想到,做了一輩子汽車零部件製造的自己,能在中國技術的支持下“轉型”做鋰電池。難掩激動的他,在許多重要嘉賓的見證下,將名字簽到剛下線的首款電池包上。
安德里亞斯所參加的,是近日舉行的國軒高科德國基地首條電池産線投産儀式。這標誌著國軒高科鋰電池實現“德國製造”。
為何安徽這家鋰電池企業主動“出海”遠赴德國建廠?這其中,有著必然的聯繫與有趣的故事。
“德國造”的轉型
哥廷根,一座極富學術氣息的城市,也是德國中部著名的大學城。其所在的下薩克森州,是德國第一汽車大州,德國大眾集團總部就位於這裡。
2021年,國軒高科收購德國博世集團位於哥廷根的工廠,建立其在歐洲的首個新能源生産運營基地。
雖然有成熟的技術和設備,但擺在面前的難題是,德國工廠裏的工人從事了一輩子的汽車零部件生産,對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零部件——電池,卻知之甚少。
“這些德國工人很忐忑,也很焦慮,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轉型。”國軒高科德國哥廷根基地技術總監徐頡説。
2022年開始,國軒高科邀請德國哥廷根基地的工人來華進行多輪培訓。
徐頡還記得,在德國工人第一次走進産線時,許多老員工都在驚呼。老工人哈迪·施沃特激動地對他説:“Das ist ja toll!”(這太棒了!)施沃特表示,這邊的自動化大大超出了他們之前對中國工廠的認知。
都説德國人嚴謹細緻,徐頡在培訓時深有感觸。“德國同事對每一個工序會仔細觀察學習,不懂的問題都會追問下去直到獲得想要的答案為止。”
與此同時,哥廷根工廠産線的自動化程度很高,目前整線自動化率超過70%,其中模組工序階段超過80%。
敬業的工人,疊加成熟的技術和完善的管理,一年多之後,首款電池包成功下線。
哥廷根工廠的産能規劃是20GWh,預計分四期完成,全部完成後,有望實現20億歐元的年産值。
Gotion Global首席運營官兼德國國軒總經理魏培德表示,哥廷根工廠首條産線正式落地投産,已接到了大量歐洲訂單需求。
就在投産儀式當天,國軒高科與巴斯夫材料公司、ABB、Ebusco、Ficosa等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出海”即雙贏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為何要遠赴歐洲“出海”建基地?因為這對於中國企業與歐洲來説是“雙贏”。
德國面臨綠色低碳轉型的壓力,寄希望於更多先進新能源技術為當地製造業賦能。
“2030年,德國的道路上至少要有1500萬輛純電動汽車,而德國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中國企業在德國的員工人數已超過10萬,並在未來的關鍵領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推動力。”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BWA)主席米夏埃爾·舒曼説。
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2022年,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中,中國累計生産685萬輛新能源車型,達到561GWh裝機量,佔全世界的60%左右,可謂引領全球。以國軒高科為例,多年來該公司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保持全球前三,裝車數量中國前三。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開始採取措施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和可持續發展。
“動力鋰電池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存儲技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青睞和支持。”國軒高科國際業務板塊副總裁陳瑞林表示。
國際研究機構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歐洲電動車電池需求量將達406GWh,預計供應量為335GWh,缺口近四分之一。
對於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而言,“出海”也是機遇。
歐盟《新電池法》規定,2026年起,歐洲所有新購買的車輛、固定存儲系統和大型工業項目中的電池,都將強制執行電池護照,只有擁有電池護照的電池才能在歐洲市場銷售。目前,許多中國企業都在積極參與歐洲電池護照項目。
陳瑞林坦言,在歐洲本地化生産與供應,不僅能降低物流成本,使得産品更貼近歐洲市場需求,還能使得國軒高科快速適應當地監管要求,加速建設本地客戶網絡。
那麼,為什麼是下薩克森州?一方面,下薩克森州與安徽省之間建立了友好省州關係,有長達近40年的合作歷史。另一方面,這裡是大眾集團總部所在地,而大眾集團則是國軒高科最大的股東。
“因此,有國軒的技術積澱和大眾的品牌支持,哥廷根生産的動力電池市場産品在未來數十年都具有廣闊市場需求。”陳瑞林説。
開放大潮勢不可擋
國軒的“出海”,絕不是孤例。一輪輪跨國合作,正結下開放的“果實”。
今年4月,國際汽車巨頭大眾汽車集團宣佈投資約10億歐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慧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與採購中心,這將成為大眾在德國以外最大的採購和研發中心。
“安徽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高端技術研發基地之一!”在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對安徽給予高度評價,並坦言安徽及省會合肥在大眾汽車向智慧網聯汽車轉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戰略角色。
國軒的“出海”,大眾的“落地”,都反映了中國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領先優勢。
“如今中國鋰電池産業的‘出海’和二三十年前跨國車企外資涌入中國是同樣的邏輯,我們很多領域的技術已經世界領先。”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尹海濤認為。
産業“換道超車”後,中國與一些歐美老牌企業的技術輸出模式呈現“反轉”。
有供給,有需求,就會有經濟合作與交流。
然而,當前全球供應鏈依然受到中斷或干擾。全球中小企業聯盟高級副主席何偉文表示,世界跨境直接投資仍在繼續發展,世界貿易大格局依然沒有改變,全球價值鏈仍然穩固。他預測,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大量新技術、新模式將層出不窮。
就像安徽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在哥廷根工廠投産儀式上所説,經濟全球化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與競爭促進經濟繁榮。中國堅定不移秉持開放合作理念,安徽大力支持在皖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全球市場。(安徽日報 記者 王弘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