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黃山徽州區:創新“新玩法” 讓古村落煥發新活力
2023-10-09 14:16: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查宛昕責編:趙瀅溪

  中秋邂逅國慶,8天“雙節”假期,黃山市徽州區共接待遊客108.12萬人次,拉動“吃、住、行、遊、購、娛”等全要素旅遊消費,旅遊總收入達6.81億元。

黃山徽州區:創新“新玩法” 讓古村落煥發新活力_fororder_圖片1

徽州美景

  品質服務,厚積旅途幸福指數

  10月2日,在岩寺收費站,出入車輛絡繹不絕,收費站工作人員對來往車輛進行指揮引流,為駕駛出行創造有序、暢通的交通環境。高速口增設的便民服務站,免費為司乘提供開水、應急藥品、出行路線規劃等多項延伸服務。在西溪南,除了志願服務台的貼心服務,“玩轉西溪南”微信小程式的運用為遊客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務,開啟了“智慧旅遊”新模式,為外來遊客,特別是自駕遊、自助遊的旅客帶來更自由的旅遊環境。

  為優化服務體系,“雙節”前夕,徽州區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制定假期工作方案。在高速口、A級景區及村莊“微景區”等場所設置志願服務台53個,面向機關黨員幹部、景區工作人員、青年學生及社會愛心人士招募志願者440余名,為遊客提供旅遊諮詢、茶水等便民服務。為保障遊客停車需求,機關事業單位、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停車場所500余個車位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旅遊部門對各旅遊景區、民宿等進行檢查,重點排查旅遊服務規範及旅遊安全;公安幹警及鄉鎮幹部維護景區及鄉村旅遊點的旅遊市場秩序,積極疏導車流人流,疏堵保暢;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以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遊客的“幸福指數”。

  創意賦能,唱響鄉村旅遊讚歌

  假期期間,洽舍鄉長潭村的車門灘農家樂賓客滿堂,不少遊客奔著當地的土菜而來;在豐樂河畔的臨河村,水上飛人、觀光船、快艇遊船的體驗現場,早已聚集了眾多遊客;在“仙姿”之稱的容溪碼頭,遊客乘坐網紅小火車和遊船,體驗愜意的徽州慢生活……。這個假期,針對不同旅遊消費群體,徽州區創新“新玩法”,打造“一起去‘村’遊吧”農文旅融合主題遊,推出“嗨”童年“童年不一樣”、“嗨”尋寶“尋寶西溪南”、“嗨”花田“花海舞草龍”、“嗨”豐收“摸秋”線路、“嗨”鄉味“玩轉‘嘗’潭”、“嗨”香榧“榧常好”、“嗨”品茗“向雲端·瞰茶鄉”等7條鄉村旅遊線路。全區各地圍繞“豐收·和美·喜悅”主題,舉辦呈坎“摸秋”、浪漫鄉村美食節、花園花卉節、豐樂驛夜市、星空露營等各類文旅創意活動42場次。假日期間,大量遊客涌向鄉村,沉浸式感受田園生活的開闊與閒適,真正體現“身臨其境觸摸風景,融入其中感受獨特徽文化”。徽州區鄉村旅遊接待量達87.2萬人次,成為這個假日旅遊主要增長極。

  鄉村旅遊熱,帶動民宿住宿業火爆。西溪南、潛口、呈坎等地民宿集群成為遊客過夜首選,10月1日—4日西溪南、呈坎等地民宿一房難求,多家民宿在假期來臨之前就已被預訂一空。據抽樣調查,以澍德堂、文鬱堂、岸香居等為代表的精品特色民宿,國慶期間平均入住率達95%,其中澍德堂連續四天入住率達到100%。民宿集群催生“美麗經濟”,為鄉村振興“住”入新活力。

  借勢借力,精準行銷引客來

  9月24日,徽州區首屆鄉村旅遊節于岩寺鎮臨河村森林沙灘開幕。秀美徽州以鄉村旅遊節為名片向來自長三角等地的遊客們發出“把一份徽情帶回家”的熱情邀約。

  近年來,徽州區以“山水村夜”為著力點推動文旅融合,赴上海、香港、吉林等地,持續開展主題行銷活動,廣邀各地朋友,邂逅唐詩宋詞的煙雨徽州,探尋徽州美好,不斷為徽州旅遊宣傳造勢。假期前,該區堅持線下線上齊發力,線上利用抖音等直播平臺優勢,持續推送“嗨!徽州”“7+2”系列短視頻,形成宣傳行銷矩陣。線下走進上海、合肥等地高校,舉辦“72小時奇遇記”等行銷2場次,發佈區級全域旅遊手繪地圖,推出鄉村旅遊線路攻略,全力推介美食美宿、美景美地,全面提升文旅市場熱度、流量。

  煙雨徽州,詩意田園。徽州區聚焦旅遊産品供給,深挖鄉村旅遊內涵,不斷豐富“旅遊+”“+旅遊”內容和形式,聚焦打造具有徽州特色全域鄉村旅遊目的地,讓古老而又年輕徽州吸引更多遊客。(文/圖 閆艷  曹志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