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透視長三角創新幾何?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佈
2024-01-31 14:12:38來源:中安在線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産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長三角三省一市共繪一張圖、同織一個夢,將長三角創新的底色越擦越亮。2024年1月,安徽省科技情報研究所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江蘇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共同發佈《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3》(以下簡稱“指數報告”),指數報告以提升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策源力、支撐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産業聯動和環境支撐5項一級指標、20項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研究以2011年為基期,測算評估了2011年-2022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發展進程。

透視長三角創新幾何?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佈_fororder_W020240131013145127905

2011年-2022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總指數發展情況

  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從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長至2022年的262.48分,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幅達11.17%,三省一市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加速前進。從5項一級指標變化情況來看,成果共用指標增幅最大,從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2年的443.26分,年均增速達29.17%;其次是資源共享指標,從2018年的197.51分增長到2022年的277.14分,年均增速達8.84%;第三是創新合作指標,從2018年的133.33分上升到2022年的186.28分,年均增速達8.72%;相對而言,産業聯動和環境支撐兩個指標發展增速稍顯緩慢。此外,三省一市41個城市協同創新能力的排名中,上海持續發揮龍頭引領地位,帶動長三角地區科技合作和創新一體化,杭州、南京、蘇州、合肥緊隨其後,成為長三角跨區域協同創新的重要樞紐。與2018年相比,嘉興市協同創新水準排名提升最快,從原有的17位提升到了2022年的第6位,安徽的阜陽、六安和宣城排名提升速度僅次於嘉興,分別提升了9位、8位和7位,後發追趕勢頭正勁,不斷深化的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格局的重要內涵和關鍵路徑,尤其在創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共享、産業體系佈局方面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

透視長三角創新幾何?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佈_fororder_W020240131013145220058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一級指標發展情況

  創新資源加速匯聚。長三角地區研發投入強度達3.23%,超過全國平均水準近0.7個百分點。長三角地區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76.20人年,是全國平均水準的近2倍。長三角大型儀器共享數量達到4萬多套、價值超522億元,為推動開放創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人、財、物的加速匯聚,為三省一市在重點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科學技術加速融合。長三角區域國際科技論文合作數量達到27916篇,較2018年增長50%,41個城市全部深度參與到區域科研合作網絡之中。長三角專利轉移數量達到35504件,合作發明專利10640件,較2018年分別增長了3.55倍和1.77倍。三省一市之間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了1863.45億元,較2018年增長4.19倍,佔三省一市所有技術合同成交額的比重達13.96%。同時,三省一市所有技術合同成交額佔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的比重達到27.94%,相比2018年,這一數值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三省一市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在輻射帶動全國創新發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産業創新加速發展。長三角高技術産業利潤高達4661億元,較2018年增長34.32%,佔全國高技術産業利潤的1/4。長三角國家高新區企業工業總産值83690.17億元,較2018年增長62.63%,佔全國高新區企業工業總産值的近30%。截至2023年9月,長三角地區的上市企業在三省一市之間的跨區域投資企業數達到5389家,其中上海被投資企業數量最多,分別佔江蘇、浙江、安徽在長三角地區的跨地區企業投資的53.32%、49.15%和36.96%。大量鏈主企業圍繞三省一市發展實際開展合作分工和強鏈協同,孵化了一批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長三角跨區域的資金流動為三省一市科技創新與産業佈局協同提供了重要的動力,逐步形成了以資金鏈為主導的多鏈協同模式。(記者 徐慧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