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安徽省淮北市柳孜運河遺址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施工。永久性保護大棚形似桅桿形狀,承重基礎落于非重要遺址點,最大限度減少對遺址基坑的干擾和破壞。目前主體結構工程等建設已進入尾聲,預計年底竣工,2025年5月向社會公眾開放。
正在建設中的柳孜運河遺址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大棚
柳孜運河遺址,屬於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故道遺址。1999年、2012年該遺址經過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唐宋時期的河道、河堤、石築橋墩、道路等重要遺跡,出土9艘木質沉船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錨、銅錢等重要文物,填補了運河考古的多項空白。其中,石築橋墩是我國大運河建築遺址的首次發現,在運河內發現如此多沉船尚屬首次,大量隋唐宋時期20多個窯口的精美瓷器尤為珍貴。
濉溪縣文物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許仲秋介紹項目進展
“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大運河文化遺産,濉溪縣2023年啟動了項目建設,總投資1.35億元,用地面積27654.4平方米,建築面積5575.2平方米。”淮北市濉溪縣文物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許仲秋介紹,項目外觀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與周邊環境合為一體,輕質、高強度的材料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土質的影響,建成後將成為皖北地區的地標式建築。
據悉,未來柳孜運河遺址將建遊客接待中心、研學中心等相關設施,在加速運河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同時,進一步讓運河文化煥發新生。
夏日裏的柳孜文化園盡顯生態活力
國家二級演員、淮北市非遺傳承人李紅艷在柳孜文化園表演淮北大鼓《隋堤謠》
目前, 柳孜運河遺址在保護髮展中形成一條集“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為一體的“大運河文化景觀帶”。2018年5月,中國大運河柳孜文化園開園,在保證遺址不受破壞的基礎上,建成集生態園林、採摘、水上樂園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荷塘月色、百善老街等系列運河主題旅遊景區相繼落成,推動了當地旅遊業整體高品質發展。(文/圖 劉旭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