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打造科創策源地 鍛造轉化“倍增器”
2024-07-15 10:03:36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打造科創策源地,鍛造轉化“倍增器”

  近年來,安徽省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聚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著力促進科創産業深度融合,鍛造科技成果轉化“倍增器”,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打通“堵點”

  近日,在合肥中科採象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在開展針對海底電纜地震波採集測量技術的專項攻關。

  這家企業核心技術團隊均來自中國科大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負責人曹平是該實驗室副教授,在高精尖海洋物探裝備上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

  “科技成果如果沒有進行落地轉化,就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過去,科研團隊想轉化並不容易,在體制機制、專利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堵點’。”曹平介紹,2021年,乘著中國科大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的東風,團隊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中科採象應運而生。

  2020年中國科大成為全國40家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單位之一,創新性提出“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過去,由於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單位,無法賦權給技術發明人,想要轉化審核流程非常繁瑣。現在,這種“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將科技成果所有權通過先賦權、再轉讓的方式完全讓渡給科研團隊,學校與科研團隊按照協議約定收益分配比例。如此一來,像曹平這樣的科研人員就真正成為成果的主人。

  曹平説:“這項改革讓科研人員能夠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同時,更好地將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轉化後,有了資金的支持,也可以圍繞産業化需求,加快技術攻關。”

  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2023年,安徽省將“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科技成果賦權模式推廣至106家單位,基本實現了省屬高校和區域醫療中心全覆蓋,成果轉化按下“加速鍵”。

  截至2024年6月,全省累計賦權科技成果687項、科技成果估值4.67億余元,成立或入股企業82家,融資後知識産權估值約27億元,企業市值約106億元。

  激活“主體”

  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也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安徽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科技企業實現規模品質雙提升,科産融合駛上“快車道”。

  位於中安創谷科技園的合肥海圖微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性能CMOS圖像感測器研發、設計和銷售的半導體科技企業。“公司採用自主研發的像素IP、大面陣驅動等技術,實現産品高全幅幀率與高解析度,覆蓋可見、紅外、紫外以及X光等光領域。”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陶凱介紹,公司做晶片研發多年,産品已運用於工業檢測、智慧交通、機器視覺等領域。

  “公司最初是6人團隊,如今已順利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發展到今天離不開園區千方百計支持企業發展,也離不開良好的科創環境。”陶凱告訴記者,2024年,還獲得了科創基金2000萬元,這為企業增添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近年來,安徽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體系,組織各市挖掘、培育獨角獸(潛在)企業,建立省培育庫。2023年,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9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2.7萬家。

  強化“平臺”

  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創新平臺的建設。好的創新平臺,猶如集聚創新資源的“強磁場”,支撐科創産業的發展。

  在滁州的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紅外光學材料、鏡頭、探測器件及系統的研製和生産,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安徽省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

  該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陳傑説:“團隊研發的紅外材料鍺的純度可以達到99.9999%,市場佔有率超過50%。超高純度、大尺寸鍺研發成功後,可以廣泛應用於紅外成像領域,大大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靈敏度。”

  “公司與中國科大、合肥工業大學、滁州學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先進光電子材料及系統安徽省産業創新研究院。”陳傑介紹,研究院的成立,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同時,為企業輸入大量優質人才資源,促進了産學研的深度融合,幫助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光智科技是安徽省支持企業聯合領域內優勢高校院所爭創國家級及省級創新平臺的縮影。2023年以來,安徽省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作為重要支撐,重點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的重塑,構建三大創新平臺體系。2023年,全省新獲批的省級以上創新平台中企業牽頭佔89%。

  此外,安徽省還積極探索更多科技創新方面的改革舉措。選擇11家科研單位開展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按照承擔重大攻關任務、基礎研究等進行分類,探索分類健全符合科技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全國率先開展科研單位“綜合授權+負面清單”改革試點,遴選18家不同類型的科研單位圍繞編制使用、人才招引和崗位設置、科研經費使用和績效工資等方面給予10項授權,支持試點單位建立完善以激勵科技創新為導向的管理章程和內部制度體系。(安徽日報記者 鹿嘉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