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至25日,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紙墨華章”社會實踐團隊在帶隊老師常春梅的帶領下,走進安徽省宣城市,開展了一場旨在深入了解宣紙文化、感受非遺獨特魅力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紙墨華章”社會實踐團隊赴宣城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1月24日上午,實踐團隊首先來到了宣城博物館。博物館內,《千年古郡,人文宣城》基本陳列以宣城歷史發展為脈絡,通過考古發現的遺跡和遺物,結合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全面展示了從舊石器時代到近代宣城的歷史變遷。西晉青釉人物鳥獸堆塑罐、宋抄手歙硯等珍貴文物,讓團隊成員們對宣城的文化底蘊有了直觀的認識。此外,專題展覽《文房擷珍》更是集中展示了宣紙、宣筆、宣硯、徽墨的歷史及製作技藝,展現了宣城作為“文房四寶之城”的獨特風采。
1月25日,實踐團隊走進了中國宣紙文化園,深入探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宣紙製作技藝。在宣紙博物館,團隊成員們通過歷史圖片、文字資料,系統梳理了宣紙自唐代以來的發展脈絡,真切體會到宣紙作為“紙壽千年”文化載體的獨特價值。館內書法、繪畫展區陳列的藝術作品,也讓成員們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團隊成員們正在觀看宣紙製作視頻
“三丈三”巨型宣紙製作車間是此次探訪的一大亮點。這張長11米、寬3.3米的巨型宣紙,製作時需44人協同工作。團隊成員們通過視頻觀看了宣紙製作場景,44位工匠動作如行雲流水,步調一致,手中的竹簾在紙漿池中起起落落,猶如一場盛大的藝術表演。另外,團隊還有幸採訪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宣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毛勝利師傅。毛師傅分享了自己多年從事宣紙製作的經驗與心得,講述了“三丈三”巨宣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他的執著堅守和對傳統技藝的熱愛,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成員。
在宣紙技藝體驗園,團隊成員們在制紙師傅的悉心指導下,親身體驗了從原料攪拌、撈紙到曬紙等宣紙製作的關鍵步驟。通過與師傅們的深入交流,成員們深刻體會到宣紙製作過程的艱辛與精細,同時也被師傅們對非遺的熱愛和傳承精神所感動。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們深入了解了宣紙文化和製作工藝,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將秉持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責任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積極投身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事業中。未來,他們計劃利用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科技手段,來更好地記錄、展示和傳播宣紙等非遺,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賦能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文/圖 周子彤 魏雨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