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2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雷久侯教授團隊聯合國際同行,結合數值模擬與衛星觀測,揭示了湯加火山噴發能量跨越大氣多圈層傳播並影響低軌道衛星高度的大氣層的物理過程。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進展》,併入選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刊亮點論文。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湯加海底火山劇烈噴發,其噴發羽流高度超過57公里,成為衛星觀測時代以來最強火山活動之一。這場“世紀噴發”不僅在地表引發了地震、海嘯以及對流層大氣擾動,更在數小時內波及高達500公里的衛星軌道高度大氣層。
中國科大研究團隊利用GRACE-FO低軌道衛星探測的熱層密度擾動信號,結合對大氣擾動傳播路徑的完整模擬與重建,還原了能量傳輸的關鍵過程。
模擬表明,湯加火山噴發形成的巨大羽流突破對流層和平流層,同時激發了初級重力波;初級重力波向上傳播並逐漸耗散,在低熱層區域再次激發出波長更長、傳播更遠的次級重力波。這一系列重力波如同“能量接力棒”,將地表擾動能量持續向上傳輸,直達空間站高度的熱層區域,形成了顯著的大尺度熱層波動,並在全球範圍內重塑了熱層大氣的分佈結構。研究還發現,火山噴發激發的蘭姆波也可上傳並影響高層大氣,然而幅度相對較小,約為次級重力波的四分之一。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項研究不僅深化了學術界對地表強擾動事件如何影響空間環境的認識,也為高層大氣模式優化、近地飛行器軌道定位與預報奠定理論基礎。(記者 陳婉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