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水調水、無水打井,有旱必抗、有苗必保——抗旱保苗 全力以赴促豐收
5月2日早晨,當大多數人沉浸在“五一”假期的愉悅放鬆之中,省小麥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金才和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局有關人員便已趕赴阜陽,開展小麥抗旱技術指導。此後,他們又前往亳州、淮北、宿州、蚌埠等地,實地了解小麥長勢、土壤墑情、抗旱澆灌等情況。
“要想小麥産量高,小麥的畝穗數至少要達到45萬穗,單穗的結實粒數要達到38粒甚至是40粒。在保證後期用肥、灌溉充足的情況下,小麥的千粒重需要在45克以上,才能保證豐産豐收。”在宿州的一塊農田旁,李金才時而俯身撥開麥叢察看墑情,時而手持麥穗端詳,併為當地小麥抗旱工作分享經驗和支招。
“你看,這塊田裏的小麥長勢就很好。”在濉溪縣,李金才拿起一株麥穗察看小麥長勢,“明顯是因為之前田管到位、水肥充足,小麥的抗寒性、抗倒性也比較好。”
沿途的綠色麥浪,正經歷著旱情考驗。去年冬天以來,我省降水偏少,部分地區土壤墑情不足。今年4月以來,安徽省沿淮淮北小麥主産區持續高溫少雨,給小麥灌漿帶來不利影響。
面對旱情,安徽省各地正多措並舉,抓好小麥等作物田間管理,力保夏糧豐産豐收。“五一”假期,淮北、淮南、宿州、蚌埠、滁州、亳州、阜陽的農業農村局有關人員及省農業農村廳下派的工作組放棄休息,均在田間地頭組織抗旱工作,搶抓小麥灌漿窗口期,科學防災減損。
蚌埠設立市級農業抗旱工作專班,農業、財政、水利、氣象、供電等多部門通力配合;在蒙城縣漆園街道,當地通過大中溝清淤、新挖灌溉井等措施,解決水源問題;鳳臺縣擇機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並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制定個性化的抗旱澆水方案,指導農戶科學澆水、合理施肥……
近日,在全椒縣武崗鎮康合村,新鋪設的輸水管道內的灌溉用水汩汩流淌,十幾名農戶正揮鍬疏通溝渠。“現在水流順著管道直通田裏,省心多了!”看著新修的混凝土輸水渠,當地種糧大戶陳玉發説。
去年冬天以來,武崗鎮發動黨員群眾200余人次,清理溝渠淤堵點,修復破損渠段。通過新建蓄水池、整治塘壩等措施,抗旱蓄水能力大幅提升。該鎮還印發《抗旱服務手冊》,應急取水點、24小時值班電話標注得清清楚楚,並設立專項補貼資金,對連片種植50畝以上的農戶給予一定抗旱補貼。
面對旱情“大考”,作為農業“國家隊”,安徽農墾所屬各農場精準施策、多方聯動,打出抗旱保苗“組合拳”。例如,夾溝農場成立抗旱突擊隊,通過黨員帶頭包片、職工分區協作,實行“三班倒”工作機制,依託移動泵車和臨時輸水帶,澆灌萬畝麥田;阜蒙農場啟動抗旱應急預案,針對小麥不同苗情、墑情特點,科學安排灌溉計劃,開啟排灌站閘門調水,合理調配機械,讓小麥得到適度灌溉;潘村湖農場及時調度抗旱水源,發揮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配套的優勢,通過噴灌、滴灌、滲灌等方式抓緊開展抗旱作業,為取得午季豐收夯實基礎。
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安徽省申請中央抗旱資金10150萬元,4月底已全部撥付至相關縣區。與此同時,省級層面也統籌資金超4500萬元。
此外,省農業農村廳日前還印發《小麥中後期田管暨抗旱奪豐收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切實加強田管、全力抗旱,各部門要協同配合,加大水源、抗旱器械調配力度,做好技術服務指導,充分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開展抗旱互助,確保夏糧豐收。
5月5日,安徽省多地迎來降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糧食主産區的旱情,但抗旱奪豐收的弦仍不能松。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表示,將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樹牢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有水調水、無水打井,有旱必抗、有苗必保”,主動擔當作為,強化政策支持和指導服務,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確保抗旱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為奪取夏糧豐收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許昊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