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萬物競發。在東劉集鎮的張集村、喬集村、蔣集村,100余畝甜葉菊種植基地鬱鬱蔥蔥,長勢喜人,這片承載著村民致富希望的“甜蜜産業”,正憑藉獨特的藥用價值與市場潛力,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甜葉菊被譽為“天然糖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含菊糖苷6%-12%,提取的菊糖苷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熱量卻是蔗糖的1/300,在醫藥領域可用於控血糖、降血壓、提高免疫力等,具有較高的藥用、食用和經濟價值。甜葉菊種植收益高、管理相對簡單,市場前景廣闊,成為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選擇。
甜葉菊種植基地
看中這一“綠色黃金” 的廣闊前景,村民張有懷與甜葉菊總公司達成深度合作,由公司統一發放種苗、提供種植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從種苗供應、田間管理到銷售做到全鏈條保障,專業技術團隊定期下鄉指導,手把手教村民科學種植,確保甜葉菊品質上乘。
“我在張集村、蔣集村還有喬集村零零散散承包了有100多畝地,以前種植傳統作物,收益有限。現在改種甜葉菊,每畝産量達600斤左右,一斤收購價8元,算下來一畝地收入近5000元。”致富能手張有懷興奮地説。
甜葉菊産業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戶們打開了就近務工的增收門路。甜葉菊移栽需要人工進行精細化作業,這對於務工人員來説是一個增收的好機會,“我們家就在這跟前,幹活挺方便的,有啥活就經常來,像栽甜葉菊、拔草,一天工資80塊,這裡幹活的好處就是離家近,又能掙上錢。”張集村村民張彩霞説。
長勢甚佳的甜葉菊
鄉村振興靠産業,産業發展靠特色。近年來,東劉集鎮致力於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大力推動特色種植的發展。東劉集鎮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及專業技術,幫助農戶發展特色種植,提升農作物産量。通過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專業的農技服務以及解決農戶所面臨的各種難題,該鎮為特色農業的發展鋪就了一條堅實之路。
目前種植甜葉菊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下一步,東劉集鎮計劃進一步擴大甜葉菊種植規模,延伸産業鏈,探索“企業+基地+農戶”的共贏模式,激發農戶們的種植熱情。未來,這片“甜蜜田野”將繼續綻放光彩,特色農業將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帶領更多村民走向致富之路。(文/圖 施旖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