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11時,蕪湖龍灣長江隧道正式建成通車。自此,駕車從江北新區到蕪湖大龍灣對岸市區,通行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5分鐘。
蕪湖龍灣長江隧道是安徽省首條過江隧道,被譽為“八百里皖江第一隧”。隧道位於蕪湖市長江大拐彎處,北接江北新城龍灣路,穿越長江,南接江南城區大工山路,總長6公里,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其中4公里採用盾構法施工,由兩台15.07米超大直徑泥水準衡盾構機“皖江奮鬥號”和“皖江復興號”同向掘進。
據介紹,建設過程中,盾構機長距離穿越上軟下硬高粘複合地層、斷裂破碎帶和可燃氣體地層等10余種混合地層,堪稱盾構掘進的“地質博物館”,項目建設之初,被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評價為長江上地質條件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盾構隧道。掘進過程中,盾構機遭遇刀具磨損、刀盤結泥餅和渣土滯排等問題,施工工效受到制約。
據中鐵十四局蕪湖長江隧道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王承震介紹,項目團隊通過採取優化掘進參數、改造刀盤、優化刀具佈置、帶壓進倉等一系列措施,首次在江底實現刀盤開口率增加、常壓下滾刀閘門更換以及岩脊處理,總結形成2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攻克江底軟硬不均複合黏性地層和斷裂破碎帶等複雜地質難題,歷經2068個日夜,圓滿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務,為長江皖江段盾構工程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我國複雜地質條件水下盾構隧道建設增加了技術儲備。
隧道通車即進入運營。結合運營應急需求,隧道打造了智慧綜合管控平臺,配備了136個智慧監控設備,實現了隧道內外的全程實時監控。還建立了高效消防系統,具備自動啟動功能,並能與隧道內的指揮調度系統無縫對接,在發生火災時提供迅速、有效的應急響應。同時,為應對突發緊急情況,隧道每60米設置了一處安全逃生通道,不僅設置了常規疏散樓梯,還專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兒童設計了疏散滑道,為隧道的安全運營提供了堅強保障。
據蕪湖長江隧道公司董事長戴洪偉介紹,隧道的建成將大幅度提升蕪湖市跨江交通能力,對加速江北新區發展,促進蕪湖省域副中心建設,推動蕪湖擁江發展,加快安徽長江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楊中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