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二屆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松活動舉辦,鄂豫皖滬三省一市聯動——從石庫門到大別山,閱讀“紅色之旅”
第二屆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松活動於6月28日成功舉辦。這場由六安市發起、鄂豫皖滬三省一市聯動的閱讀推廣活動,通過共讀皖籍作家季宇的紅色文學作品《盲馬》,打造了一場縱貫南北、薪火相傳的文化接力。
書頁記載山河,詮釋紅色基因。
季宇筆下的《盲馬》,是一部深植大別山革命沃土的文學佳作。當選手們在各賽點捧書共讀,已然完成了在文字中的“紅色之旅”。
據介紹,相較于其他的“閱讀馬拉松”活動,“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松”活動的讀本,選擇主題聚焦大別山地域紅色文化。如首屆大賽選用徐貴祥創作的兒童文學《琴聲飛過曠野》,第二屆則以《盲馬》為載體,通過皖籍作家的視角,將大別山鄉土風情與紅色精神緊密結合,融合革命史詩與少年成長故事,傳遞信仰的力量,兼具文學性與教育意義。
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也是中國革命紅色基因的發源地。上海石庫門,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之地、夢想啟航的地方。大別山作為革命老區,紅旗漫卷,星火燎原,走出了眾多英雄兒女,也孕育了一批革命文學先驅。從“石庫門”到“大別山”,紅色血脈源遠流長。活動通過打造這樣一條“從石庫門到大別山”的“閱讀路線”,將中國共産黨從誕生到壯大的革命歷程與紅色經典作品閱讀深度融合,不僅勾勒出地理上的紅色印記,形成跨越千里的“紅色閱讀走廊”,更以文化力量串聯起“石庫門初心”與“大別山精神”,生動詮釋紅色基因的時代傳承。
館藏走向大眾,架起文化橋梁。
2024年首屆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松大賽由六安市發起,輻射滬、鄂、豫、皖,通過共辦閱讀比賽、共讀紅色書籍,共創賽事品牌,傳播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據統計,首屆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松大賽中,全賽區圖書館共收到來自參賽讀者的讀後感留言100多篇,其中有寄語寫道“希望紅色閱讀馬拉松更加開放、多元、靈活,讓閱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讀者的期待一路伴隨著圖書館的發展。2020年,六安市圖書館在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2021年,六安市圖書館加入“長三角閱讀引領區域融合發展協同體”;2023年4月,六安市圖書館與上海浦東圖書館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持續開展浦江學堂國學公益班課程(2013年發起于上海浦東圖書館),並與上海圖書館互贈地方文獻。2023年11月,六安、黃岡、信陽、安慶四市簽訂《大別山區域文旅合作聯盟框架協議》。2023年11月,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六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簽訂對口協議,以深化兩地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合作,推動先進理念分享和交流,讓上海和六安的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本屆活動由六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合肥市文化和旅遊局、黃岡市文化和旅遊局、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主辦,六安市圖書館、上海浦東圖書館、合肥市圖書館、黃岡市圖書館、信陽市圖書館共同承辦。活動規模再擴大,如何體現?據介紹,大賽擴大輻射範圍,新增合肥市圖書館為賽點,形成“五城聯動”新格局,覆蓋長三角與中部核心區域,提升活動影響力;倡導全民參與,參賽規模從首屆80支隊伍增至103支,總人數突破300人,讀者年齡跨度從10歲至54歲,特別鼓勵親子家庭、銀發群體參與;優化活動體系,構建“區域同賽+共讀書籍+賽事競答+讀後研討”四位一體模式,提升賽事專業性與可持續性;強化品牌延續性,延續“石庫門到大別山”主題,將紅色記憶轉化為可感知的文化符號,推動紅色資源從“館藏”走向“大眾”。
厚植家國情懷,傳頌紅色故事。
活動期間,親子家庭共讀場景成為一道亮麗風景。連續參加兩屆活動的讀者葉瓊認為:“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完交流感受的比賽形式非常好,有益於培養家庭良好的閱讀氛圍。”黃岡市圖書館參賽選手徐梓涵説:“《盲馬》裏的少年和盲馬在戰火中相互扶持的故事讓我特別感動!我覺得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堅強樂觀的精神。遇到困難時,我就要想想書裏的紅軍小戰士,像他一樣勇敢面對!”上海浦東圖書館參賽選手王繹升表示,紅色閱讀馬拉松活動,能讓青少年沉浸式閱讀紅色書籍,領悟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感受先輩們頑強不屈、鬥爭到底的精神力量,而且也能拓寬閱讀視野,在心靈深處厚植愛國情懷與奮進之志。
以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松大賽為核心品牌活動,六安市圖書館近年來通過創新形式、資源整合、沉浸式體驗,將豐富的館藏資源轉化為共享的閱讀活動,常態化舉辦“讀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繪紅色畫卷、觀紅色展覽、體驗紅色研學”等主題活動,年均活動500余場,參與讀者超6萬人次,紅色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持續擴大。
未來,大別山紅色閱讀馬拉松之旅將持續“接力”,以書為媒,讓更多人在文字中觸摸歷史溫度,在書頁間汲取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力量,讓紅色精神在翻頁聲中歷久彌新、代代相傳。(通訊員 朱穎 記者 晉文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