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綠色金融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07-09 10:25:58來源:安徽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安徽農信搶抓綠色轉型戰略機遇,持續加大對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綠色金融激活發展新動能

綠色金融激活發展新動能_fororder_ec9795c0-330b-4b69-863c-c525de40013e
馬鞍山農商銀行支持的馬鞍山中鐵水務有限公司綠色項目實景。 王艷 攝

綠色金融激活發展新動能_fororder_14750940-d59d-4c7a-95b9-a326d816c96c
無為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到無為市文翔羽絨製品公司生産車間實地調研。 張園 攝

綠色金融激活發展新動能_fororder_4d4d3e8d-b55c-4f71-90f5-287b7ede1968
天長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在天長市綠燃秸稈加工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生産情況。吳飛 攝

  盛夏時節,行走在江淮大地,蚌埠市污水處理技改“換”來城市碧水,無為市環保企業憑“排污權”獲得發展新生機,天長市秸稈再生成為綠色循環經濟的亮麗名片……一個個生機勃勃的場景背後,涌動著安徽農信傾力澆灌的綠色金融“活水”。

  “雙碳”目標引領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作為綠色金融的堅定踐行者,安徽農信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戰略機遇,持續加大對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出一條“有規模、有亮點、有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之路。

  截至2025年5月末,安徽省82家農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達468.97億元,較年初增長8.51%,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3.26個百分點。

  優化體制機制

  夯實綠色發展根基

  在蚌埠市淮上區沫河口工業園,一項總投資約2億元的環保工程——沫河口污水處理廠技改項目正加速推進。先進的“溶氣氣浮+鐵碳微電解+混凝沉澱”工藝,將有效解決高濃度及有毒有害廢水處理難題,建成後日處理能力將躍升至5萬噸,成為守護淮河生態的一道堅實屏障。

  污水變廢為寶,實現華麗轉身,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今年5月,當企業正在為資金週轉發愁之時,五河農商銀行淮河支行及時伸出了援手。“農商銀行主動上門,為我們出謀劃策,一個月內就發放了3000萬元的‘綠色環保貸’,期限長達8年,幫了我們一個大忙。”蚌埠工投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負責人陸波感慨。

  “早在2021年5月,我行就推出‘綠色環保貸’,根據綠色環保低碳類企業實際情況,採用信用、保證、抵押等方式發放貸款。”五河農商銀行行長張斌介紹,考慮綠色環保低碳類企業融資需求大、投資週期長,“綠色環保貸”的授信金額最高可達50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可達10年,同時給予下降15個基點的利率優惠。

  不僅如此,五河農商銀行還積極打造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將淮河支行設立為“綠色金融特色支行”,並結合專屬信貸産品,建立健全授信審批流程管理,形成區別於其他分支機構的機制體制。

  “成為特色支行意味著更專業的團隊、更聚焦的資源、更靈活的機制。”五河農商銀行淮河支行行長徐金金説。在他的帶領下,支行10名客戶經理立足蚌埠市淮上區的工業園,聚焦産業升級、低碳轉型、節能降耗、污染防治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各類客戶需求,開展“清單式管理、常態化走訪”。

  “目前,我們已篩選出14個重點綠色項目,涉及9家企業,實現了名單內企業的全覆蓋走訪。”徐金金表示,“目前已經成功對接其中7家企業,盡全力滿足其金融需求。”

  有了特色支行的帶動引領,五河農商銀行綠色信貸規模增長迅速。到今年5月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超5.69億元,較年初增加1.07億元,增幅達23.14%。其中,淮河支行一家佔比就達44.6%。

  五河農商銀行的綠色金融發展實踐,是安徽農信聚焦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書寫綠色金融生動故事的一個縮影。

  今年3月,安徽省農信社聚焦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研究印發全系統綠色金融指導意見,從工作目標、具體措施和組織保障等方面,引領安徽省農商銀行建立完善符合“雙碳”目標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助力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制定綠色發展戰略。各農商銀行總行負責確定綠色金融發展戰略,指定或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綠色金融工作,圍繞工作目標建立機制流程、明確職責權限,開展內部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

  ——推進專營機構建設。鼓勵各農商銀行通過設立綠色支行或者成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進一步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同時在資源配置、創新産品試點、審批權限、考核激勵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培育,定期組織綠色金融業務培訓,研究綠色信貸審貸標準和風控模式,積極做好綠色信貸培訓工作,切實提高綠色信貸行銷拓展和“三查”專業能力。

  ——完善內控管理體系。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要求納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並不斷完善ESG風險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同時進行分類管理與動態評估。

  制度機制之下,安徽省農商銀行積極行動,對照央行年初發佈的《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試行)》,全面對接目錄內各類市場主體,持續加大對綠色産業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農信業務含“綠”量不斷提升。

  “我們將繼續發揮省級大平臺作用,強化與財政、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水利、文旅等部門政策協同,推動建立綠色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白名單’信息共享和定期推送機制,精準對接地方綠色低碳轉型資金需求,努力提高綠色金融服務便利性、可得性、滿意度。”省農信社黨委書記、理事長葉紅雲表示。

  眼下,一張覆蓋綠色農業、低碳製造、清潔能源、城鄉綠色建築、高碳轉型等重點領域的農信特色綠色金融服務網,正在江淮大地加速織就。

  創新産品服務

  助力綠色産業發展

  6月20日,記者走進天長市綠燃秸稈加工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粉碎機正歡快地“吞”進成堆秸稈,“吐”出高附加值生物質顆粒——這些曾經的農業廢棄物,經過綠色加工身價暴漲30倍,變身為炙手可熱的可再生資源。

  “一路走來,最感謝的還是農商銀行的全力扶持!”企業負責人張志兵感慨道。三年前項目籌備階段,天長農商銀行綠色金融團隊就主動上門,量身定制服務方案,僅用3天發放100萬元信用貸款。

  今年,該企業計劃擴建生産線。然而設備增加、原材料購置,一下子讓流動資金變得捉襟見肘。為此,天長農商銀行再次開啟綠色通道,兩天內追加150萬元貸款。

  “農商銀行為我們建立了‘碳賬戶’,憑這個賬戶就能獲得貸款還能享受利率優惠,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張志兵表示,在農商銀行的支持下,公司的綠色生産項目融資成本直降兩成。

  記者了解到,上述“碳賬戶”是存儲企業碳排放量的賬戶,是對企業碳表現進行採集、核算和評價的載體。農商銀行建立“碳賬戶”,可將企業的碳減排行為數字化、資産化,為綠色優質客戶提供差異化綠色金融服務。

  “依託滁州市氣候投融資支持平臺提供的數據支撐,我們為企業建立了統一的‘碳賬戶’,把看不見的碳排放變成可量化、可用的‘碳資産’,從而破解了企業綠色轉型融資難問題。”天長農商銀行副行長李滿彥表示,到今年5月末,該行建立“碳賬戶”81戶,其中2025年新增“碳賬戶”31戶。

  “碳賬戶”特色服務之外,全省各地農商銀行還充分利用自身決策鏈短、機制靈活的優勢,立足本地實際和企業需求,不斷拓展各類綠色主體融資渠道。

  在無為市文翔羽絨製品公司生産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在自動化生産線上緊張有序地趕制訂單。

  “感謝農商銀行的主動創新,我們賬面上‘沉睡’的排污權指標,才變成了擴大生産的‘活錢’!”提起不久前到賬的300萬元貸款,該公司董事長俞能文説。

  今年2月,無為農商銀行在“千企萬戶大走訪”中了解到,該公司面臨資金短缺而又缺乏抵押擔保的難題。得知文翔羽絨持有蕪湖市生態環境局頒發的“排污許可證”,擁有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剩餘限排指標後,農商銀行迅速打開了“解題”思路。

  對此,該行迅速與蕪湖市生態環境局對接,開闢綠色通道,量身定制登記備案方案。在監管機構指導下,通過動産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快速完成了排污權及設備抵質押登記。最終農商銀行僅用3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排污權質押貸款從申請到放款全流程。

  如今放眼江淮大地,從面向分佈式光伏設備的“光伏貸”,到扶持綠色文旅産業的“民宿貸”;從針對廢水回用改造的“節水貸”,到支持企業技術革新的“綠稅貸”;從幫助計程車“氣改電”的“的士貸”,到面向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的“綠源貸”……安徽農信不斷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傾斜,在綠色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方面,始終走在全省金融機構前列。

  與此同時,安徽省農信社還持續強化與監管部門對接,推動更多農商銀行納入年度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對象名單,爭取更多優惠政策,全力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更實惠的綜合金融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探索推廣‘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融合模式,向鏈上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信貸資金,將綠色金融的目標客群從大型企業逐漸下沉至多數市場主體,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葉紅雲表示。

  倡導環保理念

  推進綠色低碳運營

  “以前電腦常開一整天,現在隨手關機成了肌肉記憶。你看,手冊上‘辦公室節能’第一條就是減少待機耗能。”馬鞍山農商銀行合規部總經理王艷翻開《員工綠色行為手冊》,指著手冊第一頁笑著説。

  作為安徽省首批“持證綠金師”,王艷這一年的工作生活發生了一些細微改變:減少垃圾袋的使用,紙質材料列印量減少60%,連出差都養成了自帶洗漱用品的習慣。

  轉變的背後,正是馬鞍山農商銀行多年踐行綠色文化建設的努力。2018年,該行在編制手冊時發動全員獻策,最終將16個方面共72條低碳行為細化為可量化指標。令王艷意外的是,這些改變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綠色積分不僅兌換了綠色禮品,更幫助客戶獲得了利率優惠。“現在給客戶做‘碳診斷’時,自己踐行綠色低碳的經歷就是最有説服力的案例。”王艷説。

  而在農商銀行各個營業網點,城鄉客戶也體驗到了低碳帶來的好處。“如今在農商銀行櫃檯辦理業務非常簡單,再也不用填寫繁瑣的紙質單據,也不用擔心寫錯後需要重新填寫,只要在電子屏上簽名確認就行,方便又快捷!”6月30日,前來長豐農商銀行城東支行營業廳辦理業務的客戶王先生讚揚地説。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動櫃面登記簿電子化建設,實現申請書、協議書、承諾書等櫃面憑證無紙化,為客戶提供更輕盈、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務體驗。”省農信社運行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到今年5月末,全系統櫃面無紙化已覆蓋超2900個網點,基本實現網點全覆蓋。檔案電子化範圍,已從櫃面電子憑證擴展至智慧櫃電子憑證以及信貸業務影像。

  作為全國較早推進綠色轉型的中小銀行,馬鞍山農商銀行一直致力培育低碳生産生活方式,並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其總部大樓獲IFC EDGE認證,光伏電站年發電7.2萬千瓦時;“共建林”種植近萬棵樹木,編制《員工綠色行為手冊》,培育低碳文化;全行電動車普及率超50%,綠色辦公累計節約用電52.41萬千瓦時;開展綠色認證培訓,562名“持證綠金師”建強複合型人才隊伍……綠色發展理念早已融入自身發展血脈,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馬鞍山經驗”。

  近年來,安徽省農信社始終踐行環保理念,全面推廣綠色低碳運營模式,將其作為推進農商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融入經營管理的各方面、各環節。

  ——優化綠色服務渠道。全面強化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網上銀行等綠色服務渠道的優化、完善、推廣與應用,持續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覆蓋面。到今年5月末,全系統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達到99.35%,較年初增加0.36個百分點。

  ——推廣綠色低碳運營。通過建章立制常態化開展綠色低碳運營,規範經營行為,逐步實行綠色辦公、綠色運營、綠色採購、綠色出行、“光碟”行動等,切實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漸進有序減少“碳足跡”。

  ——開展綠色主題宣傳。結合客戶大走訪,推動綠色金融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商圈。引導農商銀行在營業網點設置綠色金融宣傳專區,開展綠色金融知識宣傳活動,增強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綠色金融理念。

  辛勤耕耘,終有收穫。日前,在由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省委金融委辦公室聯合主辦的“安徽省綠色金融優秀案例競賽”中,合肥科技、馬鞍山等20家農商銀行獲綠色金融産品類優秀案例,阜陽潁淮、蚌埠等7家農商銀行獲綠色金融治理類優秀案例,安徽農信系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得到充分認可。

  “我們將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營發展和企業文化中,進一步增強數字化、集約化服務和管理能力,優化完善有關制度機制,探索建立更加高效、更加低碳的具有農信特色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葉紅雲表示。(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曉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