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2025空天信息大會“航天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啟動
2025-07-10 09:57:22來源:合肥晚報編輯:趙春曉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創新無界 青年正當時 2025空天信息大會“航天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啟動

2025空天信息大會“航天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啟動_fororder_b7ff7

  活動現場

  7月9日,在“2025空天信息大會”現場,一場專屬於青年的“思想碰撞”正在上演。

  沙龍名為“航天青年説”,參與者為航天青年科技人才與航天青年企業家。他們以第一視角講述“看天”與“做事”的故事,也分享在實驗室和市場之間遊走的真實挑戰。

  而就在這場沙龍之後,一項科研人才的“航天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現場發佈,明確提出要以機制創新打造新一代“星辰逐夢人”。

  與此同時,合肥以東道主身份同步舉行商業航天産業投資環境推介活動,釋放城市發展的信號:“下一步空天産業的增長曲線,會在合肥。”

  一場青年對話

  “以前覺得航天離生活很遠,現在覺得它就在身邊,甚至可以是我創業的一部分。”

  “我們正在嘗試把高分衛星下來的圖像,應用到水稻病蟲害識別上。”

  “如果低軌衛星組網成功,那麼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擁有穩定網絡。”

  ……

  在“航天青年説”現場,這樣的發言頻頻響起,技術細節中透著理想主義,而語氣卻極為務實。

  “青年不是看客,而是空天産業生態鏈中的實質參與者。”星圖測控副總裁、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傢俱樂部主席梁志鋒説,“不是為了理想而浪漫,而是因為落地變得可行,理想才開始生根。”

  活動沒有設定“主講嘉賓”,也沒有繁複的幻燈片,青年科學家、初創企業創始人、在讀博士圍坐一圈,以“在路上”的姿態,談夢想、談現實、談團隊、談資源,談“如何從實驗室走到應用場景”。

  “不刻意拔高,也不自我感動,就是説點我們在做的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天巡學者”特聘研究員龔柏春説。

  技術術語之外,是青年們對行業變化的敏感回應。

  “以前航天只有大項目、大單位能做,現在創業公司、小團隊也能‘有份’。”某位參與低軌通信項目的“90後”創始人表示,市場端的開放加速了“青年進場”。

  這種“去神秘化”的表達背後,是行業生態結構的調整,也是年輕一代科學人才價值觀的重建。

  沙龍持續近兩個小時,現場幾度掌聲不斷。産業、學術與城市氛圍在這一刻“同頻共振”——青年不是航天産業的看客,而是正在書寫一段段“可視未來”的主角。

  一項計劃發佈

  當天,沙龍現場還迎來一項重磅發佈——“航天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正式啟動。

  由星圖測控發起,聯合中國宇航學會青年科學傢俱樂部等13家單位推動,圍繞商業航天、新型遙感、衛星通信、空天數據等重點方向,通過“項目制+導師制+産業連結”的方式,打造一個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多維支持體系。

  其亮點不在於“支持金額”,而在於“機制”。

  “我們不搞‘一錘子買賣’式資助,也不做純學術評比,而是以實際産業痛點為導向,把真正‘想做事’的青年拉出來,用資源、平臺和企業,陪他們走完項目鏈條。”相關負責人介紹。

  首批支持將落地10個重點方向,包括星載演算法優化、遙感數據壓縮、低軌通信場景化應用、光學載荷智慧化管控等。

  “我們不僅要引才,更要讓青年有‘事’可做,有舞臺、有方向。”主辦方代表在發佈環節表示,首期計劃將支持10個項目落地孵化,項目負責人將獲得産業導師配對、企業對接、基金導入等多維支持。

  從選拔標準到落地路徑,從資源共享到成果轉化,這項計劃不只是為當下打造“靶心”,更是在為未來構建“飛輪”。

  顯然,它要解決的,不是“給錢”,而是讓青年科技人才看得見遠方、摸得著土壤。

  計劃將遴選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青年,設立項目孵化平臺,並視項目進展進行企業對接或中試平臺支持。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項計劃的一部分試驗田將直接設在合肥。

  在一個産業快速形成集聚效應的窗口期,讓青年“看得見希望、摸得著資源、對得上産業”,恰恰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成長型承諾”。

  一座城市的“主動進場”

  當天,合肥同步舉行了商業航天産業投資環境推介活動,向與會嘉賓系統介紹了本地在政策支持、産業基礎、應用場景等方面的情況。

  在這場推介會上,一個核心邏輯被多次強調:合肥不僅歡迎企業,也歡迎青年創新者;不僅看中“項目”,更關注“生態”。

  當前,空天信息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近年來圍繞衛星通信、遙感數據、智慧終端、北斗應用等方向持續加碼,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政策支持體系和場景落地能力。

  此次推介中,一些與空天信息緊密相關的園區場景資源、投融資工具也對外披露,進一步強化對初創團隊的支持導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産業鏈之外,合肥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形象也在逐步顯現。

  從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科研人才落戶機制,到科創賽事支持、科技社區打造,合肥正嘗試將城市資源與科技人才深度綁定,把這座城市真正變成科研青年的“項目孵化器”和“城市合夥人”。

  “我們不是為了拉項目,而是希望與新一代産業參與者一起成長。”活動負責人在發言中説。

  “我們不是在仰望星空,而是在重新定義人類與星空的關係。”

  這句話,來自一位參與“航天青年説”的博士生。在他眼中,空天信息已經不再是抽象的科學詞彙,而是可以轉化為現實産品、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系統”。

  事實上,“空天技術生活化”正在成為趨勢:手機導航依靠的是北斗,精準農業依賴遙感圖像,智慧城市需要空天數據支持,而災害監測、地質普查、交通調度等更是空天信息的直接用戶。

  這也正是合肥最具辨識度的優勢之一:它不以光鮮城市景觀為標簽,而以科研密度、産業邏輯與青年活力,打開一扇面向未來的“低軌之門”。

  從一場沙龍,到一項計劃,再到一場推介會,“2025空天信息大會”不僅勾勒了一個産業的“縱深脈絡”,也提供了一份城市與青年的“雙向選擇”樣本。

  未來並不遙遠——它藏在一群青年人的眼神裏,藏在一張城市規劃圖裏,也藏在這座城市鼓勵青年開口、動手、留下來的誠意裏。(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王書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