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合肥駱崗公園內的合肥駱崗空中交通運營中心,合翼航空運營的一架無人駕駛載人垂直起降航空器正緩緩上升。(視覺安徽供圖)
7月4日,在位於蚌埠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國傳感谷展廳裏,人形機器人在多種感測器協同配合下完成“看、聽、摸、動”等複雜任務。(視覺安徽供圖)
7月6日,在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生物育種中心(宿州)二樓人工氣候室,研究生在觀察大豆組織培養生長情況。(視覺安徽供圖)
7月2日,在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體驗館,工作人員在演示智慧汽車語音交互系統。
7月5日,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銅業分公司的奧爐電解車間,機器人陰極剝片機組在進行陰極銅剝離作業。(視覺安徽供圖)
7月5日,採訪團在參觀宿州算力産業園內的汴水之畔超算中心機房。(視覺安徽供圖)
7月3日,安徽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作人員在進行入庫前的雨刮臂物料點檢。(視覺安徽供圖)
6月30日至7月6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採訪團深入合肥、蕪湖、滁州等地,記錄下一幕幕以科技創新激活新質生産力的生動場景——從智慧機器人産線的精密運轉,到低空經濟裝備的研發測試,從算力中心的“數字引擎”轟鳴,到儲能電站的綠色能量奔涌……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近年來,安徽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持續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産力、催生新質生産力,以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發展提質加速。智慧機器人、低空經濟、算力産業、儲能産業等新領域新賽道亮點紛呈:科大訊飛獲近十年人工智能領域首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技術成果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先進光伏與新型儲能産業規模和水準持續躍升,成為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
一個個創新實踐,勾勒出安徽新質生産力的“立體圖譜”。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安徽正以科技創新為翼,在新質生産力的藍海中破浪前行,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濃墨重彩的“皖”美華章。(記者 王蘭蘭 王珂)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