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徽州區西溪南村蔥鬱的楓楊林間,一個瘦小卻執著的身影時常穿梭其中,他是徽州區岩寺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汪宸,今年剛滿10歲。每逢節假日或週末清晨,當許多同齡人還在夢鄉,汪宸已早早起床,拉著外婆的手,化身楓楊林最忠實的守護者。彎腰、撿拾、清理……用稚嫩的雙手,日復一日地守護這片綠色的家園。這份堅持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源自兩年前那個樸素的願望:讓家鄉的風景永遠清澈美麗。
徽州區西溪南村
汪宸的行動,是西溪南村一道溫暖而堅定的微光,更是這片土地上蓬勃開展的特色志願活動——“撿拾記憶”的生動縮影。
西溪南村擁有近千畝綿延楓楊林,濃蔭蔽日、小橋流水的自然環境吸引110余種鳥類棲息,負氧離子含量豐沛,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打卡。為應對生態保護面臨的壓力,2023年6月,該村發起“撿拾記憶”志願行動,號召村民、遊客、學生共同參與楓楊林及周邊環境的日常維護,踏入西溪南的遊客會在村落入口處收到一份獨特的“綠色邀請”——在志願服務台免費領取環保垃圾袋。
志願服務現場
自此,一場貫穿旅程的文明行動悄然開啟:遊客不僅自覺收集自身産生的廢棄物,更化身臨時的環境衛士,主動俯身,撿拾起散落在青石板路旁、溪流岸邊、草木樹林間的零星垃圾。當旅程結束,這些承載著責任感的垃圾袋不再是負累,而是兌換西溪南獨家記憶的“綠色貨幣”,遊客可憑此換取精心設計的特色書籤、風景明信片等文創紀念品。這份“記憶”的交換,讓環保行動沉澱為可觸摸的溫情迴響。
活動自推出以來受到遊客的積極響應,成為眾多中小學生體驗公益、踐行環保的生動課堂。據統計,活動已吸引超過30萬人次遊客積極參與,無數個“汪宸”在活動中涌現。“汪宸”的手中,或許是一個垃圾袋,或許是不起眼垃圾碎屑,但匯聚起來,卻有著守護綠水青山的磅薄力量。
西溪南的“撿拾記憶”,撿起的是散落的垃圾,拾起的是對自然的敬畏與責任,最終沉澱為屬於每個人、屬於這片土地最珍貴的綠色記憶。在這裡,人人皆可成為美的守護者,讓詩意棲居永續長存。(文/圖 洪願)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