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智慧“繡”治理 民生“織”幸福——合肥高新區科技賦能社區精細化管理
2025-11-20 13:23: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閆寧鈺責編:趙瀅溪

  在合肥高新區興園社區,一聲來自手機端的“哨響”,解決了一樁困擾香禦公館小區3號樓居民多年的煩心事。

  今年7月下旬,該小區地下室出現滲水隱患,居民通過“智慧高新”平臺的“隨手拍”功能反映了問題。這聲“哨音”迅速集結了建發局質監站、開發商、物業和自來水公司等多方力量,經過四次實地勘查和一場“地毯式”聯合排查,根源被鎖定在夾空層消防管道的一處裂隙上。

  對此,維修團隊連夜搶修,隨後是兩周的閉環觀察,終於在8月下旬徹底完成了地面回填修復。“十年的老問題,一個月就解決了!”居民們的感慨,道出了基層治理效能的最直觀變化。

  這個故事,是合肥高新區將科技優勢融入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一個切片。

  社區雖小,卻牽係千家萬戶。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區,合肥高新區聚集了眾多高科技企業和高素質人才,這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讓科技發展成果惠及於民?答案,藏在社區治理的每一個細節裏。

  “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依託的是“智慧高新”平臺搭建起的敏捷響應網絡,居民一旦發現市政設施、市容環境、安全隱患等問題,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輕鬆“吹哨”。

  這一機制帶來的成效十分顯著,工作力量迅速下沉至治理一線。今年以來,這裡已上報事件9068件,記錄民情日記2.03萬條,將基礎事項的平均辦結時長壓縮至1.5天。這些數據不僅體現了治理效率的提升,更反映了居民參與度的提高和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水準。高效的閉環處置,帶來的直接效果是今年物業類投訴率下降了22%,居民滿意度穩步攀升。

  除了快速響應機制,合肥高新區還在社區治理的深水區進行了創新實踐,信託制物業改革便是其中之一。

  擁有上萬居民的禦景城小區,曾因業主與物業公司矛盾尖銳而聞名。引入“信託制”後,小區物業管理出現了根本性轉變:物業服務從“遲緩”變為“高效”,財務運行從“模糊”走向“透明”。

  變化體現在具體數字上:“信託制”導入後首月,保潔隊伍人數就增加了50%,達到42人,長期堆積的綠化帶和地庫雜物得到徹底清理。值得一提的是,小區專項統籌25萬元用於品質提升,所有收支通過微信小程式實時公開。

  “現在每筆錢都看得明明白白。”業主李女士拿出手機演示,繳納物業費後即刻生成電子憑證,月度工作安排、費用明細一鍵可查。她作為居民監督隊成員,全程參與了電梯轎廂升級的選材施工:“63部電梯改造,我們和物業一起比價選料,有鄰居還在地庫維修方案上省下兩千元。”

  這種深度參與,讓社區從“你們的事”變成“我們的事”,導入首月投訴量下降30%。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科技賦能同樣讓居民感觸頗深。興園南區在完成硬體升級後,正爭創“科創+”完整社區示範點。針對“一老一小”群體需求,智慧配餐系統根據老人健康狀況推薦菜譜,非接觸式垃圾投放裝置讓孩子也能安全操作。

  金桂社區作為市級智慧小區試點,對高空拋物、電動車入梯等痛點布設智慧感知設備。獨居老人家中安裝的“窗簾之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預警社區網格員。

  以上這些變化,都離不開闔肥高新區特有的科技資源優勢。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後,引入區內企業研發的智慧健身、醫療設備,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便捷服務。這種“就地取材”的模式,讓技術創新真正融入市井煙火。

  不止於此,城市空間的品質換新,也在“微更新”中悄然發生。柳樹塘地鐵口的改造,規範了1100余輛非機動車的停放;120個共享單車點位的優化,讓出行更有序;利用“金角銀邊”地塊因地制宜建成的7處口袋公園,如同城市會呼吸的綠肺,為市民新增了3.6萬平方米的休憩空間……

  一來二往之間,這些點滴更新,正一針一線地繡出更高品質的城市肌理。未來,合肥高新區將繼續發揮科技資源優勢,持續提升精細化治理水準,推動城市更新與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用科技“繡花針”繡出社區治理新畫卷。(文 金沐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