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謀劃推進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
山東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11月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介紹山東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總體情況。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孫愛軍介紹,山東全方位、多層次深化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高起點、高標準謀劃推進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在五個方面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更加凸顯。
堅持系統謀劃、全局統籌,推動戰略實施體系進一步完善。山東省注重總體設計、強化資源統合,構建起區域城鄉融合、內外上下聯動、多主體共同參與的“四大體系”:構建協同推進體系,將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納入高品質發展績效考核,逐年制定工作要點和重點項目、省際合作事項、重大活動三張清單,組織全省觀摩活動,開展專項巡視;構建規劃政策體系,編制省“十四五”實施方案、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規劃,配套實施生態環保、水利建設等9個專項規劃,制定支持沿黃25縣(市、區)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若干政策措施等;構建法治保障體系,先後頒布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條例、東平湖保護條例、節約用水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設置“生態警長”2807名、黃河巡迴法庭(工作室)33處;構建省際協作體系,牽頭成立黃河流域科創、産教、自貿試驗區等30多個聯盟組織,成功舉辦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發展大會等50余項重大活動,佈局建設39個內陸港,促進境內綜合運輸成本大幅降低逾20%。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山東省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流域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在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方面,新增淡水沼澤濕地7.4萬畝,治理互花米草12.7萬畝,每年生態補水近1.8億立方米,核心區、緩衝區內年産原油近30萬噸的300處油井全部退出,濕地環境大為改觀。在全域生態改善治理方面,沿黃9市完成造林20.3萬畝,沂蒙山區域治理水土流失2.8萬公頃,開展“無廢城市”創建,25地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與河南共同建立黃河流域首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新路徑。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既要保障黃河安瀾,也要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山東省堅持集約高效、安全可靠,水資源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一方面,大力實施現代水網工程,搶抓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機遇,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水利投資1561億元,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幹河道重點河段防洪治理。另一方面,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和高效利用,實行“分水到市”“分水到縣”。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增效,累計創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132個,數量居全國首位。
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山東省堅持動能轉換、綠色轉型。實施先進製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堅定不移“騰籠換鳥、鳳凰涅槃”,2021年以來山東省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1.1%,“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達到180個、營收規模突破8.9萬億元,集群領軍企業達到276家、營收規模達3.1萬億元,累計培育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18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56家,數量分別居全國第2位、第3位。創建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15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8家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糧食總産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農業總産值超過1.2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一。加快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膠東半島核電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截至10月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8882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均居全國首位。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堅持守正創新、兼收並蓄,推動黃河文化煥發時代價值。抓好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推進曲阜“三孔”、泰山古建築群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建設魯國故城、大汶口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響“海岱考古”品牌。與此同時,做好文化資源活化利用,組織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黃河文化論壇等活動,打造沿黃河“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特色文化平臺“黃河大集”,推出呂劇《一號村臺》等一批優秀作品,講好新時代山東“黃河故事”。(大眾日報記者 王建 見習記者 劉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