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陽發現恐龍蛋新蛋種
2024-04-30 10:05:42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侯艷艷責編: 趙銀平

  原標題:萊陽發現恐龍蛋新蛋種 在已知的恐龍蛋化石記錄中極為罕見,為圓形蛋科提供了新的化石材料

山東萊陽發現恐龍蛋新蛋種  

考古專家正在發掘恐龍蛋化石。( 記者 楊秀萍 通訊員 王海濤 報道)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retaceous Research》(《白堊紀研究》)刊發一項恐龍蛋研究最新成果,通過對山東萊陽出土恐龍蛋化石的深入研究,古生物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新蛋種,並將其命名為“變形蛋”。

  2019年,在一次國際聯合野外科學考察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萊陽發現了一窩恐龍蛋化石,隨後協同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的工作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

  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工作人員姜蛟,回憶起當時的發掘場景仍歷歷在目:“這窩恐龍蛋的發掘出乎意料地快,僅用了半天時間。與以往發現的整窩恐龍蛋化石不同,在清理周圍泥土的時候,工作組就發現,這窩蛋有些‘鬆散’。”

  “以前發現的恐龍蛋都是一窩一窩的,排列有序,組織也比較緊密。”姜蛟説,但是這窩蛋整個是“散”的,他們小心翼翼把第一枚恐龍蛋化石發掘出來後,發現這窩蛋不但“散”,而且還“變形”了,這種現象在已知的恐龍蛋化石記錄中極為罕見。

  “蛋的正面是圓形的,但是它的背面看起來皺巴巴的,像橘子果蒂。只不過,橘子果蒂是凸出來的,這個蛋的背面是凹進去的。”姜蛟回憶,當時在挖掘現場,大家都很驚訝,這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恐龍蛋。隨後,大家又挖出了另外6枚蛋。

  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安徽大學研究人員的合作研究下,確認新發現的這窩恐龍蛋化石是一個全新的蛋種。研究人員推測,“變形蛋”可能是鴨嘴龍的蛋,其年齡為晚白堊紀中期。

  據研究人員介紹,新蛋種的發現為圓形蛋科提供了新的化石材料,並擴大了圓形蛋科在東亞地區的古地理分佈。“我們對這些恐龍蛋的研究不僅揭示了一種新的蛋種,還可能幫助我們理解古生物在環境壓力下的適應機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鄭行海説。

  35歲的姜蛟是土生土長的萊陽人,不僅是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的一名老員工,還是中科院萊陽恐龍聯合科考隊隊員,先後參加過多次恐龍大發現的科考工作。“萊陽是研究中生代生物地層的重要地區,擁有全國最罕見的三個著名白堊紀化石生物群:熱河生物群、萊陽恐龍動物群、萊陽恐龍蛋化石群,是我國科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昆蟲化石的地方,是世界罕見的恐龍和恐龍蛋富集共生保存的地方,萊陽恐龍蛋化石的發現和研究奠定了中國乃至世界恐龍蛋化石研究的基礎。”姜蛟説。

  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外科學家已在萊陽勘測出數十個化石出露點,發掘、採集了恐龍化石5大類9屬12種,恐龍蛋化石5科6屬13種,昆蟲化石72屬300多種。本次新蛋種的發現,不僅豐富了萊陽恐龍蛋種屬,更為進一步研究白堊紀時期的物種進化提供了更為翔實的依據。(記者 楊秀萍 通訊員 王海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