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泰安市榮獲5項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牽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參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泰安市15項科技成果獲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2項,獲獎數量創近年來新高。
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農大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主持完成的“綠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釋肥創制與應用”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控釋肥具有顯著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的特點,團隊圍繞國家鄉村振興重大戰略需求,緊盯制約我國綠色緩控釋肥料創制的關鍵性技術難題,聚焦新型肥料創制與工程化技術研究,以控釋肥料産業的“綠色化、清潔化、高效化以及安全化”為導向,歷經 10 餘年聯合攻關,成功創制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釋肥,有力地推動了新型肥料行業的技術進步,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和糧食安全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山東農業大學主持完成的“花生抗旱高産優質新品種培育與應用”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與經濟作物,主要種植在丘陵山地和平原沙質瘠薄地,常因乾旱脅迫造成嚴重減産,生産上亟需抗旱高産品種。該成果針對花生抗旱與高産協同改良的技術難題,歷經20餘年潛心研究,育成山花9號等6個抗旱高産新品種,其中山花9號和山花7號入選國家骨幹型品種、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滿足了不同生産條件和不同用途的需求,審定後快速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提升我國油料産能和保障糧油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面向極端複雜服役環境的高品質柔性加筋材料創新與工程應用》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下,構建了面向極端複雜服役環境的土工合成材料創新技術體系,解決了智慧製造共性關鍵工藝技術難題,突破了關鍵裝備國産化基礎瓶頸,建成了世界首條大幅寬高性能HDPE土工格柵生産線,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與市場壟斷。該項目獲授權國家專利137件(發明專利35件),主持或參與制定標準28件,整體研究技術水準國際先進,高端土工格柵智慧製造達國際領先水準。通過該項目的工程應用,近三年實現銷售收入47.1億元,利稅6.6億元。
山東農業大學主持完成的《抗小麥赤霉病外源基因 Fhb7 的發現和作用機制研究》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從小麥野生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入手,歷經20餘年研究,成功克隆得到抗赤霉病基因Fhb7並對其遺傳和分子機理進行了解析,項目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先後榮獲兩院院士評選的2020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等多個榮譽,選育出攜帶該基因的“山農48”“山農69”等小麥新品種並大面積推廣種植。為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力,促進我國抗赤霉病育種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山東農業大學主持完成的《替代進口番茄新品種選育及生態高效栽培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在建立番茄種質鑒定評價基礎上,優選創制種質材料,育成‘寶祿1號’‘中寶’‘粉仙女’等不同類型番茄新品種3個,均具有耐冷、耐貯、抗病、高産、優質等優點,可替代國(境)外同類型進口品種;利用發明的“雙根雙穗”嫁接法,探明瞭番茄嫁接苗調控耐冷性的機理;研究證實外源硅有利於促進番茄根系中柱發育及木質素積累,增強植株抗逆性,硅沉積于細胞壁,可增強果實耐貯性;創新基於砧穗協同選配和增施硅肥相結合的番茄耐冷、耐貯栽培技術,並在生産中進行了大面積應用推廣,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近年來,泰安市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進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有機融合,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實施“百名專家泰安行 百家企業進院所”行動,積極探索“政産學研”合作新模式;實施科技創新“雙十工程”,每年立項10項左右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和10項左右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增長率15.72%,佔GDP比重達到2.63%,超過山東省平均水準,增長率和佔比增幅均居山東省第2位;全市已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1家、省技術創新中心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12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28家,連續6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313家,呈現出快速、有力的發展態勢;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到65.28%,超過山東省平均水準13.93個百分點,居山東省第3位。
泰安市堅持突出科技獎勵的導向作用,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在重點産業、優勢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科技創新成果,2010年來,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2項、省科學技術獎254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55項,獲獎數量持續位居山東省前列。(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