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創新推動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
2024-07-04 10:00:20來源: 濱州網編輯: 郭富瑩責編: 趙銀平

  原標題:濱州創新推動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 全市保險覆蓋率提升到92%(小麥、玉米)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開展農業保險防災減災項目實施,對於增強抵禦自然災害、減少農民因災造成的損失、構建農業減災防災體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濱州市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開展農業保險防災減災項目實施的重要意義,不斷推進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

  據統計,2023年濱州市保險覆蓋率提升到了92%(小麥、玉米),保費收入達到3.08億元,保險風險保障能力達到75.53億元。

  創新“保特色”“保價格”,穩步擴大覆蓋面,有效防範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

  為穩步擴大關係國家糧食安全的主要糧食作物等大宗農産品保險覆蓋面,讓更多的農戶受益農業保險政策,濱州市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將農業保險參保率列入對縣市區鄉村振興考核內容,通過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組織各級農業保險主管部門及承保機構全力推進農業保險工作。

  濱州市大力支持特色農業産業發展,支持種植大戶經營,加快創新和增加保險品種,擴大“保特色”覆蓋面,讓農業保險涉及更多産業,惠及更多群眾。濱州市農業農村部門積極組織各縣市區、相關承保機構申報特色農産品保險,種植業由原來的小麥、玉米、棉花增加到9個,畜牧、林業、地方特色險種也有所拓展。

  同時,濱州市建立農業保險保障水準動態調整機制,在覆蓋農業生産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積極組織申報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農業保險由“保成本”向“保價格、保收入”轉變,切實防範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保障農戶收入。

  探索推廣“農技專家+承保機構”一體化新型協同技術模式,變災後被動理賠為災前主動防災減災

  濱州市創新開展農業保險防災減災項目實施,農業保險機構人員學習農業技術知識,快速達到“既懂保險金融知識,又懂農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標準;同時,農業部門又通過承保機構面廣量大的優勢,開闢農業技術快速推廣應用新渠道,有力促進農業技術專家和農業保險承保機構的密切合作,積極探索建立“農業技術專家+承保機構”一體化的新型協同技術推廣模式,有效彌補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不健全、基層農技人員匱乏、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

  開展農業保險防災減災項目實施,主要研究、探索農業生産防災減災新技術、新模式,集成組裝農業生産防災增産技術措施,挖掘糧食增産潛能,提高糧食産量。今年6月11日,專家組對濱州博興縣曹王鎮綠博家庭農場實施的農業保險防災減災項目——水肥一體化小麥試驗田進行實打測産,取得了增産10%以上的良好成效,大大降低了種糧大戶的風險。該模式做到了提前研判農業生産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災害、問題,運用農業生産技術措施及早化解,實現農業保險由災後被動理賠向災前主動防災轉變。

  優化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增強農業保險支持保障力

  濱州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山東省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優化農業保險運行機制,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能力,做好各項農業保險支持保障工作。

  目前,濱州市確定承保公司增加到13家,並鼓勵和督促各保險公司不斷簡化承保理賠流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勘查定損效率和精準度,切實幫助農戶減災降損,儘快恢復農業生産,維護合法權益。在農業生産災害發生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有關保險公司第一時間到現場勘察災情,積極開展政策宣講、技術指導等跟蹤服務。

  濱州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農業保險費補貼工作原則,進一步強化資金保障,2023年共爭取農業保險中央財政補貼21656萬元、省級財政補貼14672萬元,市級財政補貼資金達到2846萬元。為切實提高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益,提高資金績效,積極開展市級補貼資金績效評價;同時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提升農業保險信息化水準,從源頭上防止弄虛作假和騙取財政補貼資金等行為。

  面對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病蟲害突發重發等風險的加劇和農業保險工作理賠核損難度大、週期長、成本高等現實問題,下一步,濱州市將突出抓好投保、勘損、理賠三個關鍵環節,正確研判和應對農業保險工作新形勢,努力推進濱州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健康持續發展。(濱州日報/濱州網 記者 張子強 通訊員 李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