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11個月山東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
1月8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4年1-11月,山東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萬億元,規模居全國第3位,增幅連續20個月好于全國;進出口突破3萬億元,其中出口增長6.9%,好于全國0.2個百分點;利用外資110.2億美元,佔全國比重10.4%。
據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崔洪光介紹,山東促消費惠民生取得新進展。山東大力實施“山東消費促進年”活動,以“好品山東 商行天下”為主題,舉辦促消費活動3500余場,做到了“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各地都精彩”。消費品以舊換新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山東省汽車報廢更新49.2萬輛,數量超全國總量1/6,居全國首位;汽車置換更新27.1萬輛,家電以舊換新412萬台,家裝廚衛更新8.5萬件,電動自行車更新5.2萬輛,合計帶動銷售1270億元左右,山東省近500萬戶家庭從中受益。在政策、活動雙輪驅動下,山東省城鄉市場供需兩旺,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增長6.9%,高於全國4.4個百分點;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5.6%、16.6%;網絡消費、國潮消費、首發經濟等新業態蓬勃興起,很好滿足了群眾的消費需求。
外貿促穩提質形成新動能。據悉,山東開拓新市場有力有效,實施“好品山東 魯貿全球”境外市場開拓行動,組織9800余家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洽活動270余場,去年前11個月,對東盟、RCEP市場出口分別增長20.4%、10.2%,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占到山東省的57.9%,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同時,山東做大新業態有力有效,實施跨境電商躍升行動,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突破2000億元,主要跨境電商平臺新開店舖數量突破萬家,市場採購貿易出口增長近20%。此外,山東還做強新産品有力有效,船舶、家電、通用設備、電子元件等優勢産品出口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速高於全國9個百分點以上,農産品出口連續26年居全國首位。
在外資提質增效方面,山東高水準舉辦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港澳山東周、新加坡山東周、山東與跨國公司供應鏈合作高層對話會等重大經貿活動,簽約重點外資項目217個,總投資258億美元。省市兩級開展招商活動300余場,金鷹集團萊賽爾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外資佔山東省比重分別達到30.8%、45.2%,山東省到資過千萬美元項目超過320個。截至目前,山東省在營外資企業達1.9萬餘家,累計236家世界500強在魯投資設立了938家企業,韓國現代、美國惠普、日本小松等跨國公司紮根山東,帶動形成了汽車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機械等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産業集群。
為對外投資合作拓展新空間,山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出口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推動對外投資貿易協同融合發展,穩妥有序推進境外産能合作,去年前11個月,山東省對外投資和境外經貿合作區合計帶動出口130億美元以上,成為穩外貿新的發力點。煙建集團承擔中國援塔吉克斯坦議會大樓順利竣工,玲瓏輪胎塞爾維亞輪胎生産基地等6個國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順利推進,成為山東省深化國際合作、拓展全球市場的“新標杆”。
為做強制度型開放,山東聚力“做實、做好、做美、做響”上合示範區,出臺21項政策措施,推出30項制度創新案例,聯動16個國家、22個省份、32家開放平臺,加快打造生態環保創新基地等高能級平臺。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改革創新方案實施率達到80%,加快建設制度型開放示範區,形成15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藥食同源商品進口通關便利化改革等221項創新成果在山東省相繼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為深化“商務+”工作機制,2024年推動相關金融機構對商務領域企業投放信貸支持7184億元,“魯貿貸”“關稅保”“齊魯進口貸”政策惠及外貿企業4686家,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超1.87億元。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省領導主持召開外資工作專題會議,現場回應外資企業6個方面25條建議意見,全年舉辦70余場外資企業圓桌會議,解讀政策、回應訴求。常態化開展“進現場、解難題、促發展”專項服務,問題在一線發現、政策在一線實施、工作在一線推進,累計協調解決問題近5000個。(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