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放下手機一起運動,歡樂冰雪共創未來”,2月11日,濱州市第八屆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在陽信縣開幕,亞冬會掀起的冰雪熱潮,在濱州持續升溫,燃爆整座城市。競技體育帶來的輻射效應,展現著人們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追求,在濱州,這份熱潮早已從熒幕走入生活,全民體育變成了大多數市民的生活方式,從倡導全民運動到打造黃河品牌賽事,從“十分鐘健身生活圈”到全民健身中心,濱州市全民健身各項活動如火如荼。
在“加班”“內卷”“牛馬”等一系列職場詞彙裹挾時,運動健身便是調整狀態的良藥。靜謐林中的慢跑,城中場館的熱鬧,走進去,融入其中,消除身體疲憊,緩解精神壓力,拒絕焦慮內耗,從呼吸脈搏中,從每一次的多巴胺釋放中尋求平衡與放鬆,在運動中感受生命的蓬勃與真實。解鎖濱州市民運動之風的密碼,是遍佈城市的一張張“健身地圖”。
城市路線有“特色”
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沿河濱、山脊等自然和人工線路建立。城市綠道將中海公園、市民健身廣場、北海公園、白鷺湖公園、新開河公園、市體育場和全民健身中心項目等體育設施群串聯在一起,在綠樹成蔭的新立河公園兩岸騎行風景帶,在風光旖旎的蒲湖岸邊,貼近城市“肌理”,感受城市“呼吸”,探索“沿河”“沿路”“沿湖”“沿綠”“沿居”新路線,赴山的邀約,觀水的靈秀。
市民在新立河跑步
城市探索有“驚喜”
可以在中海公園享受微風拂面,租借雙人自行車,沿湖騎行,盡享公園草坪、林下空間,山海在側,美景為伴,體驗浪漫時光。可以在十里荷塘風景區賞荷觀景,乘觀光小火車、坐觀光遊船、騎觀光自行車,劃船垂釣,暢遊荷塘、漫遊花海。可以在全民健康文化中心散心漫步,欣賞具有濱州特色的“鳥巢”和“水立方”,還可以進行游泳、室內籃球、乒羽等運動,是運動健身的優先選擇。
全民健康文化中心體育場
隨處都有新“發現”
利用城市的“金角銀邊”,這裡有210處“10分鐘健身圈”、14處“百姓健身屋”、32處“國球進社區”場地,邊角地、公園綠地成為就近運動心頭好,空閒用地熱起來、火起來,健身運動“幸福半徑”不斷優化。開出城市的“隱藏玩法”,13所公共體育場館、395所學校的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實現資源共享,可就近便利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滿足運動健康的需求。“家門口”的健身場地從“有”到“優”,“健身去哪兒”有了更多選擇和答案。
濱州奧體東路口袋公園
專注全民健身,踐行人民至上
濱州市圍繞打造黃河體育城市的目標,以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為抓手,推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和體育文化協調發展。在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體育産業融合發展、體育文化品牌宣傳方面齊發力,發展全民全齡友好的健身事業,夯實競技體育發展基礎,為營造全民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的濃厚氛圍助力。
濱州校園體育的“新引擎”
完善體育特色項目建設、培養體育後備人才,濱州市重視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以體教融合為引領,不斷增添校園體育新動力。《濱州體教融合特色路徑探索與實踐》獲批全國體校改革試點案例,“武術進校園”試點學校14所,形成特色幼兒體育發展試點經驗“濱州模式”,中小學生游泳普及和健康夏令營直接惠及青少年超2萬人次,致力於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在濱州,模式探索與實踐活動齊發力,體教融合不斷深化。
學生們在公園散步
濱州體育産業的“出圈之路”
盤活體育資源,優化産品供給,濱州市體育商品不斷出彩出圈。“金冠網具”入選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愉悅家紡的納米纖維膜口罩、抗病毒防護套服、家紡用品被指定為2022北京冬奧會專用産品;中國“廚都”博興縣的廚房設備進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運動員基地。在濱州,體育産品“質高品優”,産業鏈不斷擴展深化,體商融合勢頭正起。
金冠網具車間
濱州體育賽事的“流量密碼”
濱州市將城市賽事發展、價值與城市能級、軟實力相結合,積極打造國家體育公園城市,叫響“九九黃河”體育文化品牌,創新體育文化活動,自主培育了濱州黃河風情帶馬拉松賽、環濱州黃河風情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兩大賽事IP,舉辦了“好運山東·逐夢深藍”垂釣運動聯賽(濱州站)、“好運山東”2024“九九黃河”跳繩大賽等賽事。讓市民更多地了解體育項目,讓賽事拉動城市多元消費,用賽事“流量”助力文旅消費“留量”,提高群眾對體育賽事活動的知曉度、參與度,推動體育賽事“全面開花”。
九九黃河·“濱盛杯”2024濱州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行向山海,自在追風,無論是散步、健走、跑步,還是走到場館中與球、與拍、與繩、與友“對碰”,又或是在體育産品、體育賽事中感受體育力量,都能在心中給濱州這座城市來一幅側面速寫,不斷了解她的“全貌”,感受她的“性格”,愛上她的“活力”。(濱州網通訊員 解曉龍 蒲怡瑄 夏夢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