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灣的北端,黃河裹挾著泥沙奔涌入海,年復一年地書寫著滄海桑田的故事。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最年輕的濕地之一,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
在這裡,黃河與海洋碰撞,從泥沙沉澱到候鳥振翅,從油田的綠色轉身到海上光伏的藍色夢想,奏響了人與自然、城市與生態、發展與綠色和諧共生的交響曲。
濕地演變的生態密碼
在黃河入海口的碼頭上船,乘船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河海交匯處。渾黃的河水裹挾著泥沙,和藍色的海水相互衝擊,形成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成為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標誌性景觀。
黃河含沙量大,素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稱,泥沙在入海口淤積成陸,且面積不斷擴大。“剛才我們上船的碼頭,30多年前還是一片汪洋。”老船長張武遠説。
作為退海之地,黃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區成陸時間短,土地鹽鹼、植被少,生態環境脆弱。當黃河水沙量不足或斷流,大海會步步緊逼,蠶食著新生的脆弱土地;只有黃河水豐沙足,才能逼退海浪對土地的侵蝕。
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水沙協調對黃河安瀾至關重要,更是保障黃河生態健康的重要因素。
1999年起,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黃河實現連續25年不斷流。充裕的淡水有效改善了土壤鹽漬化現象,植物生存環境持續改善。
“過去幾年,光板地逐漸長出了鹽地鹼蓬、蘆葦、檉柳。有了植被,就有了生機和希望。”黃河口管理站高級工程師張希濤説。
春分前後,保護區對3萬餘畝鹽地鹼蓬進行了補種,並在適合區域新播種5000畝。保護區管委會規劃建設科負責人周立城介紹,這些區域曾被外來有害物種互花米草侵佔,變成“綠色荒漠”。而如今,在岸邊放眼望去,綠色的互花米草已不見蹤影,灘塗上生長出紅色的鹽地鹼蓬,逐漸成為眾多水鳥的棲息地和覓食區。
周立城介紹,保護區協同推進互花米草治理、鹽地鹼蓬修復、海草床修復和底棲生物增殖四大工程,互花米草清除率達到99%。截至目前累計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濕地面積增加188平方公里,增長了12.3%。
因地制宜的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提升了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築起了黃河三角洲生態安全屏障。據悉,目前保護區內共擁有種子植物685種,野生動物1633種,鳥類種類由1992年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4種。
城市文明深植于自然肌理
2024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黃河口候鳥棲息地位列其中,成為山東首個世界自然遺産地。每年,數百萬隻候鳥跨越千山萬水,在遼闊的黃渤海之濱找到棲息之所。
東營明潭公園安保員李連開清楚地記得,去年11月8日下午4時許,他在停車場執勤,一隻顯眼的白色大鳥忽然飛進視野,落在幾米之外的大柳樹上,震得柳枝上下搖晃。
這只鳥有些不尋常——嘴巴又尖又長,面部鮮紅,腿上還係著綠色標識。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科研中心博士王安東帶著一沓關於“保護朱鹮”的科普單頁急匆匆趕來,李連開這才想起,這就是他常在電視新聞裏看到的“鳥中大熊貓”朱鹮。
王安東説,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只編號為“159”的朱鹮于2024年10月野化放歸,在保護區附近的一片樹林停留了幾天,隨後來到明潭公園“安家落戶”。
明潭公園環境安靜,種植著大量水生植物,生長著櫻花、玉蘭、海棠等40多種喬灌木。迂迴曲折的林中小徑、高低起伏的山坡綠地,使這裡成為一座“天然氧吧”,適合朱鹮夜宿棲息,也能滿足覓食需要。
剛剛過去的冬天裏,李連開和同事,以及許多市民熱情提供食物,幫助它過冬。如今,159號朱鹮已經成為遠近矚目的“明星”。李連開常隨身攜帶科普圖冊,嚮慕名而來的遊客普及保護朱鹮的知識。
朱鹮在城市公園安居,得益於東營“濕地潤城、綠道連城、公園融城”的實踐。東營市在積極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加強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同時,加大力度保護城市濕地。如今,作為“國際濕地城市”的東營,濕地率達41.6%。
漫步東營,黃河文化公園、清風湖濕地公園等景觀串聯成網。為了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觀賞濕地、享受其中,東營圍繞濕地修復保護,打造濕地特色片區和濕地特色景觀帶,建成各類城市公園316處,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5.84平方米,城市空間疏密有致,生態、遊憩等公共空間有機融入,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生態與經濟雙向奔赴
路上看不到油點、聞不到異味、聽不到噪音,到處是濃濃樹蔭和陣陣鳥語,鴨子漫遊在湖水中……在廣利河森林濕地公園,若不是看到一台臺橘紅色的抽油機,很難想像到這裡藏著284口油水井,擔負著每年26.7萬噸的原油生産任務,是一片已經開發了9年多的採油區。
“在公園裏採油,要求太嚴格了,圍欄上都不能有一絲油污。”在勝利油田工作了30多年的王德華説。嚴苛標準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以前,衣服和頭髮上總有又黑又黏的油污,用肥皂都洗不乾淨。”而如今,工服上難見一點油污,作業設備、圍欄也都乾乾淨淨。
“綠色發展的理念紮根在每位員工心中,也得益於生産設備和技術的提升。”勝利油田現河採油廠六戶管理區黨總支書記彭明福説。10.7公里長的管線被逐一加厚,厚度從4.5毫米增至8毫米;轟鳴的抽油機換裝低噪設備後集體“靜音”;水處理系統將生産採出水進行凈化,再循環回注地下……勝利油田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綠色發展融入勘探開發全過程,讓老油田走出“高顏值”綠色發展之路。
在距離墾利海岸8公里的廣袤海洋上,去年11月,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山東墾利100萬千瓦海上光伏發電項目首批光伏組件正式並網發電。項目經理張澤成介紹,整個電站佔地面積1.83萬畝,預計每年可向電網提供約18億度電量,可節約標準煤近50.38萬噸。
“我們進行了多輪評估,確保項目建設不損害黃河口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不對黃河口生態系統及生物物種多樣性産生影響。”張澤成説,項目運行不需要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煙塵等有害物質。
“我們正在探索開展‘上可發電、下可養殖’的‘漁光一體’新模式。”張澤成介紹。光伏電站建成後,樁基作為一種人為放置於海底環境的構造物將形成人工漁礁效應,加快水中營養物質循環流動,改善附近海域魚群覓食條件;光伏組件可減少太陽光對海水的輻射,避免高溫導致貝類大量死亡。
據悉,2024年,東營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301個投資500萬元以上設備更新和技改項目順利實施,預計全年海洋生産總值達到1200億元。海上風電裝備、鋰電基礎材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正在東營這片熱土上蓬勃發展,黃河入海口多元共生的故事將繼續書寫。(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袁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