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車間的豐收“接力”——山東夏季農業生産見聞
2025-06-16 11:34:59來源: 新華網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近日,記者在齊魯大地農業生産及加工一線看到,智慧化農機在金色麥田裏穿梭收糧,農業技術人員在實驗室裏“雕琢”未來糧倉,全自動化生産線將原糧加工成高附加值産品——從田間到車間的豐收“接力”,構築起山東農業萬億元産值背後的價值躍升鏈條。

  麥浪翻滾,機聲隆隆。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程屯鎮的麥田裏,21歲的農機手徐常明正駕駛著嶄新的雷沃谷神收割機作業。金黃的麥穗被整齊捲入機器,飽滿的麥粒通過輸送管道源源不斷裝入運糧車。徐常明説:“收割技術日新月異,現在收得又快又乾淨!”

從田間到車間的豐收“接力”——山東夏季農業生産見聞_fororder_新華網·1111

在山東省鄆城縣程屯鎮東渠村,當地村民喜獲豐收。(受訪單位供圖)

  新型智慧農機正成為糧食節損的利器。在菏澤市定陶區,今年新購置的40余臺新型智慧小麥聯合收割機搭載高精度感測器與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實時監測作物密度、成熟度和地形起伏,自動調整收割速度和脫粒力度,實現精準作業。“得益於此,定陶區機收損失率已降至0.53%,較傳統方式降低了0.28個百分點。”定陶區農業機械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希鋒説。

  在濟南市商河縣張蘭香耕種的農田裏,種肥同播機正在高效作業。“現在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不僅省時省力,還能有效改良土壤,提高了糧食單産和總産。”張蘭香説。

  田間地頭的高效,背後是農業技術的持續創新。在臨沂市臨沭縣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董事長李玉曉向記者展示公司新研發的生物基包膜緩控釋肥。“針對傳統包膜控釋肥膜材資源不可再生、土壤降解難度大等問題,金正大近年來已成功研發利用綠色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類膜材的控釋肥新技術,既環保又提升地力。”李玉曉説。

  豐收的糧食從田間直奔車間。在臨沂市蘭陵縣,記者看到滿載新麥的運輸車在蘭陵縣寶豐坊面業有限公司的廠區門口排起長龍,車間內多台機器正滿負荷生産。公司工作人員姜肇軍説:“我們與周邊多個種植合作社簽訂協議,可以實現從田間到車間的無縫對接。”

  為保障農業加工企業“三夏”期間全力生産,國網蘭陵縣供電公司加大對相關企業供電設備、輸電線路的巡視檢查頻次,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同時,通過向企業推薦分時電價策略,引導企業錯峰生産。“在供電公司的建議下,我們調整了一部分産能到低谷時段,有效降低了生産成本。”姜肇軍説。

  從機械收割到科學種植再到精深加工,這場貫通農業生産全鏈條的豐收“接力”,正不斷夯實山東糧食安全及農業高品質發展的根基。(記者 劉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