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深耕“噸半糧” 築牢“壓艙石”
2025-07-08 10:41:59來源: 德州日報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原標題:深耕“噸半糧” 築牢“壓艙石”——全市經濟發展年中觀察系列述評之五

德州:深耕“噸半糧” 築牢“壓艙石”

先進農機的全面應用為德州市“噸半糧”産能建設提供了助力。記者劉振興攝

  德州市常年糧食種植面積1600萬畝左右、産量150億斤以上,佔全國的1.1%、山東省的1/6,誕生了全國首個百萬畝高産示範區。德州經驗深刻啟示:保障糧食安全,既要有“黨政同責”的力度,也要有“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定力,還要有“産業富民”的思維。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多、主體多、環節多。德州市糧食生産之所以連創佳績,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是根本前提。

  堅持黨政同責,這讓德州市上下形成重農抓糧的強大合力,一系列政策同向發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決策部署真正落到實處。從長遠看,必須繼續把糧食大面積單産提升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黨政領導班子職責清單,提高領導幹部思想認識,從講政治的高度、以謀全局的眼光,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糧食安全底線,把糧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

  耕地是夯實糧食安全的根本。提高耕地品質相關技術在德州市農田集成應用、持續見效。例如,德州建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良田856萬畝;推行“粉碎還田+深耕翻埋”,有效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推行玉米種肥同播側深施肥、小麥追肥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防止土壤板結。相關實踐表明,堅持數量品質並重,建設管理並重;統籌協調産能提升,著眼綠色發展,才能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上挖掘無限潛力。

  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向科技要産能是必經之路。科技賦能,在糧食生産的方方面面體現得愈發明顯:看機具,目前,德州市擁有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1.46萬台、小麥聯合收割機2.6萬台、玉米播種機5.8萬台、高性能播種機652台,可滿足耕種管收全環節需要;看管理,衛星遙感、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強化苗情、墑情、病蟲害等監測,提升了精細化管理水準;看服務,新建集生産服務、倉儲、烘乾等功能于一體的為農服務中心70余處,年託管服務能力800余萬畝次;看平臺,各類科技小院29個,黃淮海“噸半糧”技術集成示範基地、小麥産業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與地方生産實踐結合越來越緊密。搶抓國家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機遇,德州市正實施新一輪綠色“噸半糧”工程,推動核心區穩産豐産模式向300萬畝輻射區、600萬畝帶動區拓展。面向未來,德州既要強化現代裝備支撐,也要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還要精準服務小農戶,為糧食豐收保駕護航。

  糧食豐收了,如何讓農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産業。德州市緊扣“富民”核心,以建設食品名市為引領,以工業化思維鍛造富民産業鏈,持續深入實施食品加工産業鏈突破工程,全力構建玉米、大豆深加工等富民全産業鏈。

  德州農産品品類多、産量足、品質優,但産業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水準仍待提升。要擺脫靠資源稟賦“賣原料”“賣初級産品”的被動局面,必須樹立工業化思維和項目管理理念,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今年以來,德州市新增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33家,總數達33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5.17億元,同比增長4.56%;實現利潤9.31億元,同比增長57.75%。這些項目有效連結“農頭”與“工尾”,推動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加速崛起。同時,貫通産業鏈上下游,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今年,德州實施全産業鏈融合發展行動。下一步,德州要聚焦科技賦能精深加工、品牌化提升附加值兩大關鍵,持續延鏈強鏈;同時深化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結成更緊密的共同體,確保富民産業紅利直達“田間地頭”。

  夏糧歸倉,秋糧在望。站在新起點,持續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關鍵在於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不動搖,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將提升糧食大面積單産擺在突出位置,深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踐,推動産業富民邁上新臺階,一步一個腳印,將農業“壓艙石”夯得更實、築得更牢。(德州日報記者 鄧靜 通訊員 袁另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