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綻,尼山蒼翠。山腳下的聖水湖盪漾著粼粼波光,映照在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會場,匯聚成智慧的光芒,點亮文明發展的前路。
7月9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開幕,來自70余個國家的560余位嘉賓齊聚尼山腳下,圍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主題,共同探討不同文明和諧共處、和合共生之道。
這是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會場外景。新華社記者朱崢 攝
尼山之下,搭建文明對話的“世界會客廳”
尼山是孔子誕生地,如今已成為人類思想的重要交匯點。論壇現場,“對話”“多元”“相融”成為高頻詞,不同思想相互碰撞、交融。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芮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人類發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不斷匯聚和演進的歷史,應尊重每一種文明,在推動交流互鑒中,使不同的文明煥發新的生機和蓬勃活力。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朱崢 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的開篇之問,在尼山化為生動的現實圖景。論壇創辦15年來,持續為文明交流互鑒搭建交流平臺,廣邀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專家學者,“朋友圈”半徑不斷延展。
本屆論壇主題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係與全球現代化”,下設“文明的起源與未來發展”等6個分議題。“論壇主題與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要義相契合,生動詮釋了尊重多樣性、弘揚共同價值的追求,是儒家‘和合’思想在現代語境下的具象化表達。”尼山世界儒學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國承彥説。
同時,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搭建了一座古今對話的橋梁。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説,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韌性,賦予我們汲取先賢智慧以面對更多問題和挑戰的能力。
議題擴容,文明對話領域不斷豐富
從大禹治水的遠古智慧,到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哲思,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古聖先賢求知問道的具象載體。
本屆論壇首次設立的水文化平行論壇成為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之一。來自十余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將以水為媒,探討“水文化與全球現代化”,激蕩起全球水文化交流互鑒的浪潮。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朱崢 攝
世界文化遺産論壇、金融文化論壇、中醫藥文化論壇……在今年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議題設置廣泛而深入,體現了多學科交叉的鮮明特色。與會者認為,自2010年創辦以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從儒家思想學術論壇,發展成為涵蓋文化、教育、歷史、國際政治、經濟、生態、藝術、中醫藥等多領域的人文綜合論壇。
“議題設置不斷拓展,構建了更多元的交流場域。”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學典説,論壇正不斷打破學科的邊界,推動對話範圍從學界走向社會各界,增進世界對中華文明及各民族文明的理解互信,為文化創新注入澎湃活力。
與時偕行,古老智慧照鑒時代前路
如何讓千年智慧燭照現實,引領未來?與會專家認為,傳統文化需觀照現實社會,應緊扣時代進步脈搏,探索文化與社會交融互動、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全球數字化浪潮奔涌背景下,技術倫理成為論壇焦點。本屆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倫理,設置“人工智能發展與人類文明走向”分議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溫海明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要“以人為本”,為人工智能設置“倫理圍欄”,確保技術真正服務於提升人類福祉。
“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我們更需思考如何用技術創造價值、豐盈生活。”韓國釜山大學佔畢齋研究所研究員許喆深有感受,“孔子倡導的‘仁’‘禮’‘義’等觀念,將成為做出正確價值判斷的‘指南針’,為我們在技術洪流中明辨方向、涵養能力提供指引。”
7月8日,“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在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開幕。新華社發(侯新建 攝)
會場之外,為更好彰顯儒家文化的厚重底蘊與創新活力,孔子博物館聯合故宮博物院推出“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一件件文物生動展示了儒家思想的源流演進與核心精義。論壇之餘,與會嘉賓還可以探訪尼山聖境、漫步魯源小鎮,感受傳統文化如何通過創意設計煥發時代新生。
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迸濺,共識在對話中深化。多位中外嘉賓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所倡導的文明對話理念,價值彌足珍貴。唯有持續不斷的文明對話,才是消弭隔閡、增進互信、凝聚全球團結力量最堅實可靠的橋梁。(新華社記者 高天 邵琨 張武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