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好房子”建設經驗,托穩群眾“安居夢”
2025-08-05 11:05:17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工程,更是發展課題。為加大“好房子”工作推動力度,住房城鄉建設部于近日印發《“好房子” 建設經驗做法(第一批)》,涵蓋了出臺推動政策、加強技術支撐、打造示範樣板、強化科技賦能、優化物業服務和健全産業體系等6方面內容。

  山東有5項做法入選並獲全國推廣,成為地方實踐的重要樣本。翻看山東的“好房子”標準,從規劃、設計、建造、交付、運維全過程考慮,聚焦安全、舒適、綠色、智慧要求,細化112條新規定,針對居住區風貌、空間配置、品質控制、適老化服務、智慧化運維等關鍵要素為“好房子”清晰畫像,重構住宅建設體系,推動住房供給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跨越,用創新回應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好房子” 建設如何兼顧品質與成本?在刺激需求方面有哪些實招?面對不同城市住房需求差異如何做?本刊記者專訪了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任海濤。

共享“好房子”建設經驗,托穩群眾“安居夢”

  《中國經濟週刊》:山東省《好房子建設標準指引》中,明確層高不低於3米、車位尺寸不小于2.5m(寬)×5.3m(長)、綠色建材應用比例>50%等指標,這些量化指標是如何出爐的?

  任海濤:這些量化指標,是立足本地實際,依據國家和省內有關規範,經過科學論證、廣泛徵求意見後確定的,體現了多維度的綜合考量。其中,“智慧運維”和“建築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理念納入《指引》,標誌著山東省的“好房子”建設從傳統“重建造輕服務”向“全週期品質管控”的範式轉變。

  《指引》注重用數據、細節説話,以可感可及的硬指標為高品質住宅建設提供依據和支撐。在住宅層高方面,《指引》將住宅全屋層高不低於3.0米設為“標配”,既考慮到國民身高增長的現實需求,能增強空間感與舒適度,也為空調、地暖等設施預留安裝空間,方便住戶裝修和智慧家居佈置。

  在車位設計方面,將車位尺寸定為2.5m×5.3m,相比國標2.4米的寬度,增加的0.1米可有效緩解停車難、開門易剮蹭等問題,並鼓勵設置中大型車位,以適應汽車加長、加寬的發展趨勢。

  在綠色建材和節能技術方面,要求綠色建材應用比例超過50%,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及以上或3A級住宅性能標準。簡單來講,就是要比普通房子節能省電、環保健康,住進去更舒服、用起來更省錢。

  《中國經濟週刊》:提高建設標準難免讓人擔心成本上升,山東如何平衡建設成本與長期品質?

  任海濤:經測算,住宅層高每增加10cm會提高2%建安成本,但從長遠看,可以通過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産、提升服務質效等方式降低運行、維修等增量成本。

  目前有不少項目利用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等實現全屋新風系統及五恒(恒溫、恒濕、恒靜、恒潔、恒氧)技術應用,或是設計建設被動式建築,實現室內冬暖夏涼,減少採暖和空調等費用,可以説是“買著貴,用著省”。

  高品質住宅雖然建安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因為部品、材料等品質可靠、耐久,加上後期增值服務、房屋體檢等手段,大幅降低維修頻率和運維成本,實現品質溢價保值。

  今年上半年發佈的《關於支持“好房子”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規定,下沉庭院、風雨連廊等不計入容積率,並通過陽臺不計容增加得房率等措施,降低房企開發建設成本,鼓勵引導建設更多“好房子”。

  總體來看,平衡成本與品質,核心是“政策支持+技術管控+市場引導”,政府推動、企業主導、百姓受益,最終實現“開發商願意建、購房者願意買、城市品質持續提升”的多贏局面。

  《中國經濟週刊》:山東不同城市住房需求差異顯著,濟南、青島面臨人口流入壓力,部分縣域則住房過剩。“好房子” 建設如何避免 “一刀切”?在刺激需求方面有哪些實招?

  任海濤:推進“好房子”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和住房需求結構,因城施策、一城一策,通過差異化、精準化的政策措施,既滿足人口流入城市的住房需求,又緩解縣域庫存壓力。

  例如,在濟南、青島等人口流入壓力較大的城市,優先供應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優質地塊,通過《建設條件意見書》對項目提出更高品質要求;在部分縣域或住房過剩地區,則減少土地供應,鼓勵盤活存量資源,通過“商改租”等方式優化用地性質和設計標準,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在刺激需求方面,強化金融支持,降低購房門檻,商業貸款首付比例最低降至15%,支持提取公積金支付首付款,全面開通異地公積金貸款業務,購買現房及高品質住宅、多子女家庭購房均可上浮貸款額度並累加計算,濟南、青島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170萬元,其他城市130-165萬元。

  對高品質住宅項目,優先推送“白名單”,目前,111個高品質住宅試點項目中已有72個在建項目獲得融資支持,部分城市還可享受預售資金監管比例下調政策。

  同時,我們創新銷售模式,借助房展會、購房節等形式展示高品質項目,組織團購與定向銷售,推行“以舊換新”,簡化交易流程、降低稅費負擔,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中國經濟週刊》:淄博福園項目將回遷房與高品質住宅統一標準建設,這種模式如何平衡不同群體的居住權益?

  任海濤:要把回遷房與高品質住宅、“好房子”結合在一起、統一標準建設、平衡建設資金,就必須要轉變思維,改變過去傳統的思路,可以選擇城市更新的路徑,通過科學統籌、創新規劃、提升開發品質,優化項目資源配置,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價值,從而平衡各方利益訴求,激發各方推動參與舊城改造的積極性,實現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功能的目的。

  目前這類項目還不多,淄博福園項目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另外,青島正在建設的京口路配售型保障房項目,就是按照“好房子”標準規劃建設。

  我們認為,住宅小區在保障和平衡不同群體的居住權益方面,應該注意四個方面:

  地塊出讓源頭把控。在地塊出讓環節即明確容積率、綠化率、建築密度等標準要求,確保從源頭上保障房屋品質。

  規劃設計統一標準。堅持回遷安置房與商品房統一規劃設計標準和要求,在規劃階段就確保房屋品質達到“好房子”要求。

  建設品質統一標準。回遷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商品房等各類住房,戶型、面積可以不同,但建設品質和標準不能有區別。

  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對回遷安置群眾,要加強有效溝通,充分徵求意見、尊重個人意願,切實保障不同群體的知情權、參與權和選擇權,讓群眾住的安心、放心、舒心,托穩群眾“安居夢”。

  《中國經濟週刊》:山東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從設計到運維的全流程監管?

  任海濤:數字化是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重要支點。我們著眼建築工程全生命週期管理數字化轉型,從前期設計到中期施工,再到後期運維,全方位構建數字化、智慧化管控模式。

  數字化設計方面,深化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全過程應用,建設全過程數字化圖紙閉環管理系統,在勘察、設計、竣工驗收等各環節全面應用數字化圖紙,實現圖紙品質全過程溯源可查。

  數字化施工方面,重點加強智慧工地建設,構建全省一體化智慧工地體系。智慧工地平臺建設採取“1+16+N”模式(1個省級統管平臺、16個地市監管平臺及N個使用場景),聚焦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5要素,實現施工全流程監管;同步建設應用AI智慧感知、視頻監控等系統,通過信息交互共享,實現從“人盯人”到“數據管”、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的轉變。

  數字化運維方面,建設房屋和市政安全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和自建房調查,推動房屋安全管理信息統一上圖、入庫、定位;確定濟南、青島兩市為試點,探索開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逐步實現“一戶一碼”“一房一檔”;大力推廣智慧物業平臺應用場景,鼓勵物業企業加大物聯網、BIM、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在設施設備智慧管理、安防消防預警、便捷生活服務等方面創新突破。

  《中國經濟週刊》:隨著綠色建築、智慧家居技術的快速發展,山東是否計劃建立“好房子”標準動態更新機制?在前沿領域,是否有試點項目或技術儲備?

  任海濤:山東“好房子”標準建設和動態更新,基本搭建起了標準成體系、試點做示範、技術有儲備的格局。

  建立動態修訂機制。及時結合新技術、新需求制定相應標準,上半年新發佈的《住宅設計標準》,新增了適老化設計、隔聲降噪等要求,並同步更新了綠色建築、智慧家居等指標;銜接國家最新規範,在標準中強化了全裝修交付、可再生能源應用、裝配式建築等要求,並隨著技術和形勢變化及時進行修訂。

  大力開展試點示範。我們已經開展了2批次試點項目篩選,目前正在開展第三批,重點考察綠色低碳、智慧運維等創新點。我們還開設了“好房子”建設網上專區、線上展廳,結合3D全景、VR技術開啟沉浸式看房體驗,也為各地學習借鑒試點項目經驗做法提供了最直觀的平臺。

  注重加強技術儲備。成立住宅品質提升創新中心,聯合高校、企業組建技術研發聯盟,重點攻關超低能耗建築、智慧家居集成等方向。組建高品質住宅專家指導組,為試點項目提供全過程技術諮詢,並參與標準修訂。還積極探索前沿技術和創新做法。比如,濟南“好房子保險”,引入保險公司參與品質風控;青島被動式住宅,應用無熱橋設計、新風回收等技術,節能率達90%以上。(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新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