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杆,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儒風傳千載,海岱弦歌新
2025-09-28 10:20:00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盛夏七月,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隆重舉行,尼山敞開懷抱,為來自7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嘉賓友人搭起交流交融的舞臺。

  金秋九月,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為主題的2025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閃耀世界,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儒風傳千載,文脈承古今。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山東深耕人文沃土,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創新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奮力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齊魯大地煥發新時代光彩。

  追遠撫今,讓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明初編刻的《永樂北藏》和《永樂南藏》這兩部重量級文獻,在山東省古籍數字資源平臺都能查閱到。不但有影像,還能進行全文檢索,對我們研究來説太方便了!”孔子研究院泰山學者青年專家曹景年語氣中帶著興奮。

  這個今年6月正式開通的平臺,整合了山東省圖書館及省內眾多地方館藏資源,系統展現出山東省豐厚的古籍家底。平臺不僅公佈了古籍影像,更將其內容數字化,實現全文檢索功能。

  “諸子百家半山東”。齊魯大地文脈綿長,賢哲輩出,典籍豐富。山東深入推進“山東文脈”工程,近年來領銜擔綱了全球漢籍合璧工程、《永樂大典》以及《中華醫藏》《子海珍本編》等國家重大項目,《齊魯文庫》《儒典》《齊書》等成果不斷涌現。從制定規劃到普查建檔,從整理出版到數字賦能,山東古籍工作的每一步都紮實有力,努力讓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如今,在山東,加快推進載體建設、加大挖掘闡釋力度,已成為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道風景。

  山東整合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省內外儒學資源,與教育部共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全國16所知名高校合辦研究生院,累計招收培養2553名研究生;掛牌成立多家海外分中心和研究基地,組織實施“尼山學者”計劃、“青年漢學家培養計劃”,創辦尼山杏壇、尼山講堂,出版尼山文庫、尼山叢書;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等陸續建成使用,成為孔子思想和儒學研究、全球多元文明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

  山東廣饒傅家遺址實證4750年前存在母系社會組織,刷新了母系社會最早僅可追溯至歐洲鐵器時代的遺傳學線索溯源,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母系社會。這項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學聯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

  知來路,鑒未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山東深入推進“海岱考古”工程,山東省累計入選歷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2個,一批山東考古發現的重大成果,構成史前文化譜係完整、從未缺環、文脈傳承的發展鏈條,成為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重要佐證。

  以文載道,繪就“兩創”實踐畫卷

  擺好桌椅板凳,帶著米麵油菜……近年來,每逢重陽節,濰坊昌邑市圍子街道孫斜村的許多村民都會當起志願者,為本村及鄰村70歲以上的老人包餃子、炒菜,共慶“九九老人宴”。

  弘揚傳統美德,涵育社會文明新風尚。山東不斷創新表達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人心。在全國率先全面開設大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推出“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中國禮·中國樂”等系列文化節目;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少兒繪本大系創作項目……

  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山東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統籌推進美德山東和信用山東建設,推動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深入人心,也逐步融入社會治理。

  “湖上有了黨支部,漁民有了主心骨……”清晨的微山湖波光粼粼,一艘紅色宣講船劃破水面,宣講員手持大喇叭站立船頭,嘹亮的聲音伴著水聲飄向岸邊的“連家船”。微山縣打造獨具特色的“湖上宣講”,把“固定講臺”變成“流動課堂”。

  濟寧市構建以“和為貴”為品牌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習語潤儒鄉”基層宣講品牌,打造市縣鄉村四級“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把矛盾解決在群眾家門口,探索出“以禮讓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基層治理新路。

  圍繞“忠誠”“擔當”“廉潔”等價值理念,山東打造了孔廟弘道門“弘道明志”、孟廟“仁政民本思想”、孔府戒貪圖“傳統廉政思想”等政德教學點,讓廉潔文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悟得到的實情實景。

  以文興業,講好“兩創”中國故事

  9月20日,一名來自摩洛哥的留學生走進中國古車博物館,連連感嘆:“這些車輛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藝術品!幾千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如此複雜的榫卯結構和力學原理,令人敬佩。”

  這場中外學生共尋齊文化根脈活動中,來自俄羅斯、摩洛哥、吉爾吉斯斯坦等13個國家的15名外國留學生與12名中國學生共同打卡齊文化博物館、臨淄足球博物館、中國古車博物館,在文物與歷史的對話中觸摸齊文化根脈。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齊魯文脈浩蕩千古,讓山東厚植“好客”基因,形成熱情真誠的待人之道和開放包容的文化特性。山東立足豐厚的黃河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等資源,著力深化文旅融合,用創新持續擦亮“好客山東、好品山東”金字招牌,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山東篇。

  濟寧市以“孔子家鄉 你好濟寧”為核心品牌,在上海、泉州等地開展“十城百企千里”巡迴旅遊推介,舉辦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營、“一帶一路·再讀中國”文化體驗等對外交流活動,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旅行社簽訂研學旅遊合作協議。濟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冰介紹,今年上半年,濟寧市接待入境遊客實現翻倍增長,遊讀濟寧、體驗聖地已成為來濟寧旅遊的新風尚。

  山東文化“兩創”成果頻出,不僅讓更多文物“活起來”,也從文化創意中推出新産品、拓展新服務、培育新業態、形成新動能,成為“好品山東”的有力支撐。泰山腳下的紅門裏街區,女孩們換上唐代襦裙、明代馬面裙,綰青絲、貼花鈿,拍靚照、嘗美食、品文化……山東各地景區開設漢服體驗館,讓傳統服飾文化融入年輕人生活。

  傳承與創新共舞,讓開放包容的山東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亮眼。聚焦國際社會關注話題,山東連續舉辦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通過舉辦主旨演講、高端訪談、分組對話、平行論壇等研討交流活動,開展中華文化展示體驗活動,讓中華文化魅力日益彰顯;啟動實施齊魯訪學駐研計劃,成立“中國孔子基金會·全球文明對話交流中心”,邀請國際知名高校專家學者行走齊魯大地、對話中國學者、感知現代中國;統籌文旅、媒體、出版、外事、商務等各類資源,一體實施國際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深化“視聽山東”“文化山東”“走讀山東”項目建設,有效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強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