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高田 通訊員 趙玉國 王昕 報道 10月11日,在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馮莊村慶路家庭農場,村民正忙著將烘乾的玉米裝車。
糧滿倉、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多年來,聊城作為産糧大市,糧食播種面積、單産、總産穩居山東省前列,有“魯西糧倉”之稱。眼下正值玉米收穫的關鍵時期,聊城卻遭遇罕見的連綿陰雨天氣,給秋糧歸倉帶來嚴峻挑戰。
俗話説:春爭日,夏爭時,秋收一刻不等人。聊城各縣市區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多措並舉保秋收。一場“搶”在雨時、“烘”走潮氣的秋收保衛戰正在魯西大地上演。
10月11日,在東阿縣鑫田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兩台日烘乾糧300噸和四台日烘乾糧80噸的烘乾設備正開足馬力運轉。合作社負責人于茂新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種植玉米四千余畝,目前已收割大半,但還有三百多畝玉米泡在地裏,“連續降雨導致玉米地積水嚴重,輪式收割機根本下不了地。”不過,合作社已經協調了三台履帶式收割機,待雨停後作業。
天剛濛濛亮,兩台履帶式玉米聯合收割機已經駛入陽谷縣閻樓鎮張岩寨村。“我們多‘搶’一畝,鄉親們的損失就少一分。”張岩寨村黨支部書記張偉叮囑農機手。
面對農戶“搶秋”的急切需求,陽谷縣在原有10台履帶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的基礎上,又緊急從外地借調,目前已累計投入履帶式玉米聯合收割機37台。
受持續陰雨天氣影響,玉米收穫後含水量較高,如不及時烘乾,易引發黴變、發芽,將直接威脅糧食品質與農民收益。各縣市區全力與時間賽跑,加快玉米烘乾進度,為秋糧安全歸倉築牢防線。
在東昌府區,24台烘乾設備日處理能力達2400余噸。為高效推進烘乾工作,東昌府區建立實時更新的“烘乾資源臺賬”。針對部分鄉鎮需求突增、設備滿負荷運轉的情況,採取及時調配移動式烘乾設備、共享烘乾時段等方式,緩解局部壓力。同時,積極推動“烘乾+收購+儲存”一體化服務,指導烘乾點與糧食收購企業、倉儲單位對接,減少轉運環節,降低産後損失。
陽谷縣為新搶收的玉米開闢烘乾“綠色通道”,全縣14個烘乾服務點24台烘乾設備全力運轉,日烘乾能力達3400噸,基本形成“地裏搶得出來、倉裏烘得進去”的全鏈條搶收保障體系。
在冠縣谷碩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伴著3台大型烘乾機的“嗡嗡”作響,濕玉米經過清理、烘乾、冷卻等工序,“搖身一變”成為顆粒飽滿、水分達標的幹玉米,隨即轉入標準化倉庫儲存。“我們合作社的烘乾機全部連軸轉,盡最大努力幫助農戶烘乾玉米,減輕農戶的損失。”合作社負責人陳樹行説。
冠縣緊急啟動秋收應急保障機制,建立設備臺賬,點對點調度,讓烘乾資源精準對接農戶需求。全縣55台烘乾設備24小時“搶烘”不停機,日烘乾能力達5459噸。
搶收、搶烘中也有高科技的身影。在臨清市戴灣鎮康百捷農産品購銷有限公司,一輛輛農用車進進出出,廠區內烘乾設備運轉聲不絕於耳。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糧食智慧脫水預處理系列設備,擁有先進的二次烘乾技術,能精准將玉米水分從35%的高位降至安全閾值,有效抑制霉變。同時,配備的63立方大容量備料倉,一次性可上料35噸,基本滿足高峰期作業需求。
在加強玉米烘乾的同時,公共晾曬空間的開拓也很重要。臨清市老趙莊鎮充分挖掘潛力,將轄區各村廣場、學校操場、閒置廠房等場地充分利用起來;八岔路鎮開放全鎮公共場所作為臨時晾曬點,同時組織秋收志願服務隊,採用“人工+機械”的方式確保“顆粒歸倉”。截至目前,臨清共設立33個糧食烘乾服務點,開闢508處玉米晾曬公共區域,總面積達43萬平方米,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農民利益與國家糧食安全。(大眾日報記者胡磊 薛良誠 高田 孫亞飛 通訊員 程源 李愛明 王科科 劉守廣 楊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