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時代同頻,張店區煥新中心城區價值坐標


淄博市張店區湖田街道工作人員了解民生需求

華燈初上,淄博市張店區鑫馬吾悅開啟活力夜經濟
清晨拂曉,孝婦河濕地公園的薄霧尚未散盡,退休教師趙玉梅已沿著嶄新的步道悠然漫步。“幾年前,這裡還是雜草瘋長的河灘,如今一步一景,活脫脫成了家門口的‘小江南’!”她眉眼間滿是藏不住的欣喜。
傍晚時分,5公里外的CBD金融中心燈火璀璨,33層的齊美大廈裏,入駐不久的科創企業負責人劉哲剛結束與上海客戶的視頻會議。“選擇紮根張店,就是看中了這裡既有中心城區的便捷配套,更有轉型升級的蓬勃活力。”他的話語,道出了眾多創業者的心聲。
這一早一晚的鮮活場景,如同兩幅對比鮮明的剪影,勾勒出淄博市張店區“十四五”期間的深刻變遷——這座承載著老工業城市記憶的中心城區,正以高品質發展為筆,在時代畫卷上重塑著自己的價值與魅力。
空間之變:
從“沉睡資産”到“活力源泉”
2023年初春,閒置多年的原樂都匯購物廣場迎來了“重生時刻”。唐莊酒店斥資3.6億元,將這片沉寂的空間改造成集高端酒店、特色餐飲、城市溫泉于一體的城市微度假文旅綜合體,昔日冷清的樓宇再度熱鬧起來。
“從項目對接洽談到最終落地,政府專班全程‘一對一’跟進,幫我們解決了不少難題。”唐莊酒店負責人鄒林宗回憶起來仍十分感慨,“辦理證照時,審批部門特意開啟綠色通道,工作人員既上門現場指導,又協助線上審批,真正實現了‘一次跑腿、全部辦好’。”
這樣的“煥新故事”,在張店區並非個例。5年來,張店區創新探索閒置樓宇盤活路徑,讓一處處“沉睡資産”變身“活力源泉”:原鳳陽大廈搖身變為博欣大廈,成功引進16家企業;原國美電器商場升級為可恩口腔醫院,打造出現代化專業醫療機構;就連閒置8年的原佳世客購物廣場,也以鑫馬吾悅廣場的全新面貌亮相,成為市民消費新地標。
截至目前,張店區已成功盤活9處重點閒置樓宇,總面積達23.5萬平方米,引進企業50余家,帶動2000余人實現就業。在“騰籠換鳥”的過程中,區域發展動能持續集聚,新質生産力的“成色”愈發充足。
治理之變:
從“管理”到“服務”
“沒想到反映的問題當天就解決了。”在馬尚街道齊悅國際社區,“居民議事廳”里正在討論物業管理問題的優化方案。社區黨委書記趙玉芝介紹,社區創建“姊妹花議事”“書記愛串門”“網格支部連片”等一系列線下服務平臺,及時解決居民提出的問題和需求,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齊悅社區的治理是張店區深化服務型改革的一個縮影,“人治”日漸細化,“智治”打好配合,張店區依託“一網統管”平臺,打造城市管理智慧平臺及應用場景14個,在8個鎮(街道)執法中隊建立二級平臺,選取2413路城市管理視頻監控點位、595路智慧識別事件高發點位,讓城市管理從“事後補救”轉向“事前預防”。
場景之變:
從“傳統業態”到“流量新生”
在“董明珠健康家”山東首店中,智慧電器琳琅滿目;盒馬鮮生魯中首店中,挪威三文魚等全球生鮮走俏,配送訂單接連不斷……這些新消費場景的出現,正是張店區以營商環境“軟實力”撬動“首店經濟”的生動展現。
“烘焙記憶淄博首店不僅帶來新體驗,更希望重塑消費新生態。”淄博記憶烘焙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夏同義説。首店蓬勃的背後,是張店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張店區的企業服務既有速度又有溫度,讓我們對紮根淄博充滿信心!”青島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務部負責人蔡經理坦言。針對新零售新業態落地開業面臨的問題,張店區各相關部門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提前介入指導,助力項目高效落地。烘焙記憶的快速開業更彰顯“保姆式”服務——從選址到運營僅用3個月,助力企業項目順利啟航。
品牌落地不是終點,而是消費升級與業態煥新的起點。張店區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實施“一對一”批前指導與“遠程勘驗+現場核驗”雙軌服務模式,引進86家品牌首店,涵蓋潮流餐飲、數字生活等多個領域,這些首店不僅帶動中心城區消費超千萬元,創造就業崗位1000余個,更通過“首店+商圈”“首店+夜經濟”等融合模式,激活商圈活力、提升城市時尚指數。從“傳統業態“到“流量新生”,張店區正以營商“密碼”撬動發展增量,為城市高品質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民生之變: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
走進金城榮基臻岳項目,四點半學堂、健身房等設施,滿足了居民多樣化生活需求。“直飲水直接接到家裏,連入戶電梯間都設計了洗消換衣區,這和過去只講求‘住得下’的房子,完全不一樣了。”業主趙女士説道。
這一變化,源於張店區對群眾高品質居住需求的精準洞察。近年來,張店區以打造高品質住宅開發建設典範城區為目標,“我們先後配合淄博市建立了4個設計指引和172條技術標準,為‘好房子’畫出了清晰藍圖。”張店區住建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從政策支持到鼓勵金融賦能,為的就是給好項目保駕護航。
“十四五”期間,張店區連續2年承辦山東省高品質住宅建設會議,10個項目成功入選山東省高品質住宅試點項目名單;通濟花園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獲評山東省城市更新示範項目,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如期完工;先後斬獲中國城市精細化管理創新典範獎、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從“憂居”到“優居”,從“將就住”到“講究住”,張店區不僅提升了居民的居住體驗,更讓整個城市的宜居水準邁上新臺階。
服務之變:
從“基本保障”到“優質共享”
張店的蛻變,不僅體現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面子”上,更藏在普惠共享的民生“裏子”中。如今,一幅“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文有雅樂”的民生幸福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教育等公共服務迎來質的飛躍。龍鳳苑中學新建項目和西六路小學遷建項目于2024年9月如期完工投入使用,進一步緩解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學位供需矛盾,滿足了人民群眾“家門口上好學”的期望。2019年至2025年,張店區先後投資30.12億元,新建中小學11所,改擴建中小學13所,新增學位3.26萬個,區域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先後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醫療資源的提質擴容同樣令人矚目。目前,張店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04家,住院床位數3979張,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5.04張,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成功創建山東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山東省級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區。2021年張店區婦幼保健院新院區投入使用,建築面積是舊院區的3倍,引進64層128排螺旋CT等先進設備,與山東省立三醫院建立醫聯體合作。“現在大病不用跑濟南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山東省級專家的診療。”正在就診的市民王建軍説。
“一老一小”的幸福底色愈發溫暖。在車站街道城南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成為老人們的新去處。72歲的獨居老人趙愛華幾乎每天都來這裡:“現在社區食堂比較方便,還有醫生定期檢查身體,孩子們在外地工作也放心了。”目前,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在張店已累計建成8處,覆蓋率達到100%,構建起“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則讓市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走進大醫本正文化驛站,老師正在為附近的居民講授肩頸放鬆課程。“我們聯合社區、文化機構及其他社會力量,以普及中醫藥常識、國學課堂等方式,向居民多渠道推廣健康文化。”大醫本正國學館負責人介紹。5年來,共建成“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29個,打造了時尚、休閒、沉浸、互動、文藝的活動空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學才藝。
從滿足基本需求到供給優質服務,張店正將發展的成果,轉化為每一位市民可感、可及、可享的日常幸福。這份不斷加厚的民生賬本,正是這座城市邁向高品質發展最動人的注腳。
動力之變:
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
當下,數據要素與智慧應用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産業格局、商業模式與工作方式。在張店區,一場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發展動力變革,正悄然發生。
在卓創資訊産業園內,其研發團隊正依託高品質數據資源,打造以智慧應用為核心的數智化服務體系。“我們的服務覆蓋生産、貿易及終端製造企業,服務的全球500強企業及其下屬企業超過190家。”企業負責人介紹。作為領先的大宗商品信息服務提供商,公司正憑藉卓越的專業能力與創新精神,為産業鏈各環節參與者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撐。
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張店區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動力之變”——從過去依賴傳統要素投入,轉向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發展新路徑。這一轉變,不僅體現在政策引導與機制構建上,更在企業的實踐中落地生根。位於張店區的山東中自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政策引領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與人才引進力度,更主動攜手山東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深度産學研合作。“科技創新就是我們企業的生命,公司將會繼續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公司副總經理杜所勤介紹。
通過有效構建政、企、校、研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機制,推動山東理工大學等高校與張店區內骨幹企業開展“科技副總”聘任合作,助力校企聯合共建,張店區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發展不是單純為了數字的增長,而是為了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張店區委書記蘇振華説,“我們將繼續聚焦‘強富美優’城市願景,讓張店不斷煥發新活力。”
夜色漸深,孝婦河畔的歌聲悠揚,海岱樓、金融中心的燈火璀璨,共同照亮這座淄博市中心城區的前行之路。(大眾日報記者 劉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