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部署在棚內的13類環境感測器,自動採集氣溫、濕度、光照等數據,並依託AI演算法自動調節通風、補光、水肥供給等設備,始終保持作物生長最適宜的環境……11月7日,記者走進聊城市茌平信發現代農業産業園,映入眼簾的是科技與生態交織的現代農業圖景,園區核心的數字農業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如同給農田裝上了“智慧大腦”,打破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産量效益不穩定等瓶頸。
近年來,聊城市以農業現代化為核心目標,將數字技術深度嵌入農業生産、經營、服務全鏈條,推動傳統農業從“靠天吃飯”向“智慧管養”加速轉型。目前,聊城市已建成省級智慧農業應用基地54個,推廣智慧農機2.5萬餘臺套、植保無人機1777台,農業數字化水準顯著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數字活力”。
如今,在聊城的田野間,數字技術正重塑傳統耕作模式。智慧農機已接入智慧城市大腦體系,不僅能實現“位置實時查、狀態隨時看、指令精準達”,還能主動推送路況提醒、暴雨預警等關鍵信息,種糧大戶通過“聯通數字鄉村”微信小程式即可在線預約收割,大幅減少農機閒置時間。
針對小農戶分散經營痛點,聊城構建“小農戶+大服務”格局,推廣“農業龍頭企業+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農戶”模式,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後,可享受從耕種到儲存的全鏈條服務,每畝每年節本增收約500元。聊城對農機實行“購置+報廢”雙重補貼,農機戶綜合收益接近農機全額的40%。今年以來,聊城市已爭取農機補貼資金2億元,補貼農機具1.02萬台。深化“産學研用”融合,與山東農業大學共建現代農業研究院,設立12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培育1.2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真正讓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肥料”,目前聊城市蔬菜産業集群年産值已突破200億元,科技貢獻率超65%。
數字提高了聊城特産的身價。作為聊城的特色産業,冠縣靈芝正借數字之力實現“價值躍升”。
在冠縣靈芝科技示範園——這個國內最大靈芝種植標準基地、行業首家液體接種園區,數字技術的應用隨處可見:園內首創“夏芝冬菌”立體化種植模式,土地復種指數提升40%;採用液體接種技術後,菌種萌發率達98%、接種效率提高3倍;自動化傳感系統還能根據靈芝生長週期自動調節環境參數,再加上品質可追溯體系,讓靈芝市場溢價空間提升15%—20%。
“在靈芝産品研發和加工方面,我們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和青島大學李子超教授團隊合作研發了‘超高壓破壁靈芝孢子粉’‘超高壓靈芝茶’等系列産品,不斷提升産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三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子英介紹。
數字構建了聊城循環農業的生態閉環。信發現代農業産業園是聊城智慧循環農業的“樣板”,這個規劃2.75萬畝、計劃投資50億元的園區,用“一滴水的循環”展現生態與效益的雙贏。
清晨,水流經信息化滴灌系統為草莓精準補水,未被吸收的水與營養液經閉合循環系統回收,單株耗水節約66%,3層立體種植技術更讓草莓空間利用率翻倍、産量提升5倍。隨後,這滴水流入鱸魚養殖車間,600多個養殖箱實現畝産15萬斤,是普通養殖的30倍;養殖廢水經處理後,又變身為“營養液”輸送至櫻桃大棚。
櫻桃大棚的“智慧度”同樣突出:數字平臺實時監測13項環境指標,11項功能智慧化控制,結合3層保溫技術實現櫻桃錯峰成熟,單個日光棚一季産值超100萬元。園區還利用工業餘熱為大棚控溫,櫻桃樹枝、草莓老葉發酵成有機肥,魚鱗內臟製成魚蛋白養料,形成“魚果共生”循環模式,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從田間耕種的“數字賦能”,到特色産品的“雲端增值”,再到循環農業的“生態閉環”,數字技術已深度融入聊城農業各環節,既提産提質,又延長産業鏈、提升附加值,更帶動農民穩定增收。未來,聊城將繼續探索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新機制、新模式,讓智慧農業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引擎。(聊城日報記者 王培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