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家“點讚”:黃河口“鳥浪”見證中國生態擔當
2025-11-17 10:14:30來源: 新華社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國際專家“點讚”:黃河口“鳥浪”見證中國生態擔當

11月13日,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候鳥在飛翔。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日益凸顯全球領導力。黃河入海口令人驚嘆的‘鳥浪’奇觀提醒著我們生命的堅韌與美麗,還有我們保護它的共同責任。”11月15日,在第三屆“沿著黃河遇見海”黃河口國際觀鳥季活動開幕式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説。

  國家林草局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鳥跨境遷徙的重要通道,保護棲息地和遷飛通道對全球鳥類生存繁育至關重要。全球共有9條主要候鳥遷飛通道,其中4條經過中國。

  秋冬時節,位於黃河入海口東營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片蘆葦褪去翠綠換作金黃,風過處翻涌成層層“蘆浪”。鹽地鹼蓬染紅灘塗,與天邊霞光交相輝映,候鳥或低空盤旋、或淺灘覓食,為靜謐的景象增添了靈動生機。

  東營市副市長王秀鳳介紹,這裡是國際候鳥遷飛保護的關鍵區域,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近年來,當地積極推進綜合生態治理,鳥類數量已由建區初期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4種,每年有600多萬隻鳥類在這裡繁衍棲息。

  據悉,為共同保護遷徙的候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俄羅斯、泰國、新西蘭等國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展國際候鳥護翼行動計劃。

  “黃河三角洲在全球範圍內都被視為鳥類保護的關鍵區域,它不僅為繁殖種群提供棲息地,還為沿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遷徙的鳥類提供支持。”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保護戰略高級顧問詹姆斯·菲茨西蒙斯説,中國保護沿海濕地的壯舉具有重要的全球意義。“如果翻開中國鳥類圖鑒中關於遷徙鳥類的頁面,與澳大利亞的相比,你會發現大多數種類都是相同的。”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護監測中心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下屬世界保護區委員會合作編寫的《2024年地球保護報告》提出,世界必須加快行動,在2030年之前保護地球30%的土地、沿海地區和內陸水域的生態系統。

  “黃河三角洲對實現這一目標頗有助益。東營正在積極創建的黃河三角洲國家公園進展值得稱讚。其倡導的合作模式尤其令人鼓舞——政府機構、社區、科研院所以及眾多其他組織團結在一起,為現代濕地保護工作樹立了全球典範。”詹姆斯·菲茨西蒙斯説。

  中國濕地協會會長王海忠介紹,中國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2200多個、國際重要濕地82處、國家重要濕地80處、國際濕地城市22個,全國濕地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構建起亞洲最大的濕地保護體系。

  近年來,中國在候鳥保護領域持續展現國際擔當。目前,中國已批准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等30多項環境相關多邊公約,推動通過《昆明宣言》《武漢宣言》,為“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最終達成做出積極貢獻。(新華社記者 袁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