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濱州發佈海洋産業科技創新“路線圖” 2027年全市海洋産業生産總值將達到700億元
近日,濱州市正式印發《濱州市海洋産業科技創新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為未來三年濱州市海洋産業擘畫了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躍升、加速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産力的清晰路徑。
向海圖強,科技為先。《方案》明確提出,要整合濱州市海洋創新要素,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到2027年,濱州市海洋領域將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項以上,新建各類科技創新平臺5家以上,涉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50家,濱州市海洋産業生産總值將達到700億元。
圍繞海洋産業發展需求,《方案》系統部署了五大創新行動。海洋裝備産業提質升級創新,重點攻克深水海底柔性管道加工製造技術,突破我國深水軟管長距離輸運能源的“卡脖子”難題,研發15MW—20MW超大兆瓦海上風電鑄件,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智慧化噴砂機器人等。
海洋漁業育種養殖增效創新,依託國家級對蝦聯合育種平臺,培育高産、抗逆的鹽田對蝦新品種,構建全産業鏈育繁推一體化技術體系。同時開展智慧監測網箱、海洋環境監測紗線等裝備研發,推動海洋牧場智慧化與生態化發展。
海洋生物醫藥突破發展創新,致力於水産養殖專用新型抗菌脂肽産品的研發,以及海洋功能食品、特醫食品與化粧品的開發,利用蝦蟹殼等提取殼聚糖研發“止血海綿”“人造皮膚”等高端醫用材料。
海洋新材料迭代升級創新,研發高抗蝕海洋工程膠凝材料、耐強腐防水塗料,開展貝殼資源化利用研究,攻關海水海砂再生骨料混凝土關鍵技術,持續提升海藻纖維製品品質。
海水淡化及利用效能倍增創新,創新構建“海水梯級利用”與“鹽鹼電熱鋁聯産”模式,攻關雙膜法海水淡化關鍵技術,升級鉀、溴、鎂等元素高效提取技術,實現海水資源“吃幹榨盡”。
《方案》同步部署了四項關鍵推進措施,構築起堅實的支撐保障體系。濱州實施科創平臺提升工程,支持在海洋裝備、精細化工、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佈局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打造體系化、高能級的海洋産業科技創新平臺集群;實施創新人才引育工程,通過泰山産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青年科技啟明星等計劃,加大海洋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深化産學研合作,為海洋新質生産力培育注入智力活水;實施創新主體培強工程,支持涉海科技企業發展,深入推行産學研合作“揭榜挂帥”,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政策保障工程,在濱州市委科技委領導下加強政策協同,鼓勵科技金融資源向海洋科技企業傾斜,落實研發補助、貸款貼息等惠企政策,全面優化創新生態。
在濱州,一場以“深藍夢想”為引領的科技創新行動正拉開帷幕。(大眾日報記者 程芃芃 通訊員 阮琛琛 高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