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類小學奧數競賽接連開賽 考生“苦戰”

2017-01-11 15:46:09|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走美杯’奧數初賽1-7考場在B座3樓、8考場在B座1樓,請家長統一在1樓接考生!”8日早晨8點剛過,很多一大一小的身影進入樂課力教育城。8點15分-9點45分和11點-12點半,分別是三五年級和四年級孩子的考試時間,這一個半小時,對很多考生來説是“苦戰”,對所有駐足等待的陪考家長更是“煎熬”。

  “你們家考了幾個杯賽?”“這次決賽我感覺是沒希望了!”“我們當時猶豫過考不考,最後還是報了。”本不相熟的家長們三句話不離“孩子”和“競賽”,不一會兒便掏出手機“面對面建群”,準備分享“小升初”的經驗之談。

  《2017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日前發佈,其中明確今年本市民辦學校招生不得提前開展報名和面談工作、不收取各種特製的學生個人簡歷及各類獲獎證書、不與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掛鉤。而去年6月出臺的《市級中小學生競賽活動(非體育類)管理辦法》也規定,本市一律不舉辦全市和全區性小學階段的學科競賽活動,對中學階段的學科類競賽活動進行嚴格控制。

  但在家長群中,對各種競賽的追逐仍樂此不疲。據相關統計,目前社會上各類小學數學競賽種類遠遠超過20個,以奧數競賽為主,其背後往往都有民間培訓機構的直接參與。

  成為“陪讀、陪考家長”是焦慮造成的

  “六點我要準時出門送孩子去培訓班的!”前一晚陪讀到深夜、上午又剛剛帶孩子在四川北路多倫路樂課力培訓部參加完“走美杯”的朱女士草草吃過晚飯,又開始了她的“陪讀”工作。奔波于各大培訓機構、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沒有片刻喘息的機會,這樣的“陪讀、陪考家長”正越來越多。

  滬上三年級學生的家長亮媽説,她去年給孩子報了七八個競賽比賽項目,包括奧數、語文和英語類,相配套的,還給孩子報了奧數、語文寫作、英語閱讀等若干培訓班。“現在還不急,明年四年級是關鍵期,我肯定也要帶著孩子一起拼了。”亮媽其實也很無奈,但她説:“看著之前一屆屆孩子報班、競賽,我們怎麼敢落後?!”

  出於焦慮心理選擇培訓班與競賽之路,抱有這般心態的家長不在少數。

  亮媽就説,雖然通常情況下小學三年級開始才會考慮給孩子報考奧數競賽,但為了順利進入某些熱門教師的班級學習,她在“過來人”推薦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給孩子報名這家培訓班“佔坑”。

  在陪讀、陪考過程中,家長們加入了各大家長群、家長論壇,結果一個個倒成了競賽分析專家。以奧數競賽為例,亮媽按照各杯賽的重要性做成了一個排名,分別是“中環杯”“小機靈杯”“走美杯”“亞太杯”“希望杯”“春蕾杯”等。

  用競賽“博”小升初,希望不大

  “小學公辦,初中民辦,是現在的標配。”一名在“走美杯”考點現場的陪考家長説,圍著她的三個家長紛紛點頭。儘管他們也聽説越來越多民辦初中名校承諾招生不與競賽證書掛鉤,但是“有總比沒有好”的心態,還是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帶著孩子走進了各種培訓班。

  據統計,在2016年舉辦的“中環杯”奧數比賽初賽中,全市約有5萬名三至五年級的學生參與其中。每年這麼多人參與競賽,能獲獎者寥寥,這個道理家長心中都有數。亮媽算過一筆賬:每年幾大奧數比賽獲得前三等獎的不過1000人,上海每一屆小學生總數以16萬人計算來看,獲獎者不過0.625%。

  “讓孩子學奧數、參與奧數比賽的目的,並非單純為了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讓他們喜歡數學,而是因為家長覺得有幾張競賽證書可以為孩子的升學簡歷‘撐門面’!”亮媽説,“我相信大部分家長跟我一樣,明知奧數競賽勝算不大,但還是抱著一些僥倖心理。”

  來女士的運氣則比較好,她的兒子正在楊浦區二師附小念四年級,從二年級開始先後在學而思、樂課力參加每週約2個半小時的奧數培訓,“四大杯賽都參加過”,去年已經拿到了“中環杯”和“小機靈杯”的決賽入場券,“培訓班裏其他家長聽了,都很羨慕”。

  奧數競賽並非適合每個孩子

  在過去,奧數也確實只和“尖子生”畫等號,而不是大眾化的學習項目。一位教育界人士認為,當家長出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讓孩子拼命“搶跑”時,也就造成了“起跑線”不斷前移的惡性循環,而孩子們對學習樂趣的喪失,就是這樣來的。所以,當三年級開始就參加奧數培訓的女兒説出“我不喜歡”之後,小慧媽媽重新思考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句話。

  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熊斌認為,在奧數中,有一些知識內容對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計算能力確有幫助,但他提醒家長們,要科學判斷孩子是否具有數學興趣和天賦,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對數學“有感覺”,在這種時候,家長應該積極地挖掘孩子在其它領域的天賦,大可不必“步步緊逼”。

  在他看來,奧數學習,尤其是奧數競賽絕不適合每一個孩子。對於“學有餘力”的孩子來説,在很好地掌握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利用課餘生活學一學、考一考奧數是“無傷大雅”的,但問題是,現在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屬於“跟風”學習、參賽,已經形成一個“怪圈”,而這背後是越來越多家長無度且盲目的攀比心態。

  “學習一定要令人感到快樂和自信,才會使人進步。要‘玩奧數’而不是‘學奧數’。”熊斌這樣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