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高校畢業生招聘會舉行

2017-02-09 14:57:31|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東方網2月9日消息:據《青年報》報道,“來掃碼入群。”在昨天進行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校畢業生招聘會上,一家電力技術公司的人事通過對應聘者初步面試後,“掃”了十幾位求職者入群。人事朱女士覺得,這是在招聘會上“集結”人力資源的便捷方式。人事在群裏也會給要踏入職場的應屆生推送工作“幹貨”經驗和公司介紹。

  招聘“社群化”易管理 新能源崗位成“新寵”

  近年來,在招聘會上“掃一掃”公司二維碼的情況並不少見。不過,利用社交網絡軟體,掃碼入招聘群的情況還是較少遇到。該電力技術公司的人事朱女士覺得,給前來應聘的應屆生建的聊天群,有助於他們互相溝通交流,也方便公司人事進行應聘者管理與通知。相當於電子“人才庫”的微信群,也便於人事後續增補員工。

  不過,前來應聘的李先生倒是覺得,此舉容易給應聘者帶來“求職危機感”,“群裏都是競爭對手,相互溝通的幾率估計並不高。”

  除了“社群化”招聘外,此次新能源系列崗位受熱捧,也是招聘會上的一個亮點。

  “這次,新能源部門今年要招聘近四十位新員工呢。”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人事田先生透露,近年來,新能源工程項目需要大量的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電氣工程、光伏發電及結構工程的應屆生是招聘“重頭”。該公司招聘攤位前也門庭若市。

  人事田先生介紹,在我國,新能源項目發展快。此外,公司的光伏電站新能源項目發展到了英國、美國市場,需要大量的員工從事光伏電氣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的工作。崗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相關專業畢業生。該人事覺得,新能源崗位的職業發展空間大,適合學習能力強的應屆生加入。

  據了解,本次高新技術企業招聘會由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主辦,有5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到場招聘,提供580余個崗位,涉及軟硬體開發、系統集成、通訊電子、生物醫藥、化工材料、機械工程、自動化控制等多個專業。

  多數高新企業盼人才“專業對口”

  在招聘會上,上海理工大學的梁超同學“有些怵”,“你看我的實習經歷,其實和機械自動化沒直接的關聯。”上理機械工程學院大四的他攤開自己的簡歷向記者坦言,找工作時他才發現公司更傾向於招錄有專業實踐經驗的、專業對口的應屆畢業生。相比起來,他在應聘者中並不佔據優勢。

  “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專業對口的人才。”上海賽爾福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的人事舉例,該公司的業務涉及自主研發,專業性極強,需要技術過硬、專業對口的員工,“應屆生起碼要碩士文憑。有相關工作經歷者優先錄取。”

  青年報記者採訪後發現,在招聘會現場的部分高新技術類公司的人事更傾向於招聘“有相關工作經歷”的員工。上海建橋學院的2017年應屆生丁同學在場內兜了一圈,被這一條件“嚇怕”了。據記者了解,部分企業也向在校的優秀應屆生提供實習崗位,以補“少實踐”的空缺。

  與部分招聘企業不同的是,百傲科技公司的人事楊女士更傾向招錄應屆生,“高校應屆生培養空間較大,適宜培養成公司實打實需要的專才。中國建材國際工程的人事也表示,他們更傾向於”從零培養“應屆生。原因是以此方法培養認同企業文化、操作時更符合公司規定的技術型員工。”但僅限于設計類的崗位。現場操作的崗位還是傾向於應聘有經驗的求職者。“人事田先生補充説道。

  節後跳槽“冷熱不均”人事備“防跳攻略”

  昨日進行的招聘會是應屆生招聘專場,記者隨機採訪時卻發現,約6成的現場求職者是有2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節後想跳槽的員工。其中,尋求更高薪酬與發展空間是主要原因。

  “春節後,我們公司兩成的員工辭職跳槽了。”上海某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人事吳先生如是説道。他介紹,公司員工覺得個人得不到發展是節後跳槽的主要因素。

  吳先生遇到的“跳槽熱”僅是個例。隨機採訪的數十家招聘的人事則表示,公司跳槽的員工並不多。各家公司人事為了控制用人成本,也有自己的“防跳攻略”。

  人事周女士覺得,公司到招聘會上儲備人才,就是應對“節後跳槽熱”的方式之一。此外,農曆春節前,人事、經理與公司“重要員工”的談話,也有利於提前掌握員工職場心態,從而做出應對措施。

  人事蔡先生則表示,技術類員工較少和公司的企業文化以及員工的“向心力”有關。由於平日裏公司培訓體系較為完善,且有明晰的員工發展規劃,加之公司業務發展速度快,每年年後,公司離職的員工較少。

  在員工關心的薪酬方面,此次招聘會參會企業給應聘技術類工程師的本科應屆畢業生約為5000元的平均薪資。受採訪的數十家公司人事均表示,隨著工作閱歷增長,技術類員工也會依能力得到薪酬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