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全民參與把脈濱江貫通工程

2017-02-13 08:26:3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浦東全社會全過程參與,包括市民跑者、騎行者代表在內的專家顧問委員會月底前成立邀跑步愛好者“把脈”濱江貫通工程

  “30度的坡度,如果騎自行車會不會覺得吃力?你們平時跑步,喜歡哪種跑道呢?”

  “其實地形有點起伏不影響騎行的效果,關鍵是每一段要有不同的風景。”

  日前,浦東濱江貫通工程指揮部邀請來自市區規土、綠化、建設、交通等不同部門的負責同志聚在一起,為黃浦江東岸貫通工程全面開工再次“把脈”。然而,這場會議的主角並非這些職能部門的領導,而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學者專家,甚至還有喜愛跑步和騎行的市民代表。

  “開門辦規劃,開門做工程”,在濱江貫通這場攻堅戰上,浦東形成全社會、全過程參與的新機制,本月底前,東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工程專家顧問委員會就將成立。

  “一紙藍圖”獲批復

  幾經修改,不斷完善,浦東濱江貫通的“一紙藍圖”日前終於獲得批復,可以正式實施了。根據規劃,在北起楊浦大橋,南至徐浦大橋的岸線上,浦東將用三根連續的步道組織起多彩金絲,依次佈置低線漫步道、中線跑步道、高線騎行道。除了這三根按照行進速度設計的慢行道,浦東還將在濱江預留空軌線,今後市民有機會坐著空中軌道車,遊覽浦江風光。四根交通線再加上原有的黃浦江水道,構成了浦江東岸完整的“五線譜”。

  與此同時,根據各段功能定位、空間特徵、使用人群的不同,浦東將濱江全線劃分為6個特色主題區段:

  文化長廊段——以民生碼頭為起點,美術館為終點,突出文化展示和體驗功能,打造浦江文化高地。

  多彩畫卷段——小陸家嘴地區由陸家嘴環路以西的世紀大道和陸家嘴西路組成,將多元活動導向江面,與陸家嘴建築群交相呼應。

  藝術生活段——從東昌路經張家浜,延伸至白蓮涇,重點打造煤倉藝術長廊和南碼頭廣場區域,形成街頭藝術、創意生活的特色主題。

  創意博覽段——從世博片區,經後灘至耀華綠地,結合主題多樣的節事活動和文藝演出,成為市民歡慶、文化博覽的濱江舞臺。

  生態休閒段——從川楊河、前灘至三林地區,引入都市農業、運動健身等不同的主題元素,形成面向家庭和市民的城市休閒客廳。

  水鄉古韻段——從徐浦大橋至三林鎮林恒路,建設包括古韻左岸、林中步道、濕地教育園等公共空間。

  市民跑者也是專家

  這張“藍圖”的出爐離不開專家的智慧。浦東新區副區長張玉鑫介紹,浦東區委、區政府很早就確定了“開門規劃、眾創眾規、集思廣益、廣泛參與”的工作原則,于去年2月29日全面啟動了黃浦江東岸開放空間貫通設計工作。期間,多次召開專家諮詢會,反復研討設計方案。“比如,著名城市規劃專家、中科院院士鄭時齡先生去年來浦東參加了32次會議,每次都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為濱江貫通付出了很多心血。”

  如今“藍圖”繪就,但浦東不打算取消專家諮詢會,反而要將之加碼,升級成為專家顧問委員會,將諮詢工作固定下來。張玉鑫説,這是因為進入到施工階段後,專家的意見,包括市民的意見,會對施工品質和工程效果起到重要作用。“這是一項百年精品工程,我們要以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推進工程施工。而且濱江貫通工期緊、任務重,如果有專家和市民在旁隨時提醒監督,我們就可以少走彎路,保證品質。”

  記者拿到了一份30人的專家顧問委員會建議名單,這裡既有像鄭時齡這樣的城市規劃專家,也有綠化種植、夜景照明、橋梁工程、城市安全、智慧城市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士,還包括了新聞媒體記者、自由攝影師、作家、藝術館館長以及市民跑者代表。“這只是一份初步名單,專家顧問委員會成立後,名單還會隨著工程的推進不斷增加更新。”張玉鑫説,顧問委員會不是只“顧”不“問”的,委員會將下設辦公室,作為日常辦事機構,與各委員保持緊密的聯絡和工作銜接。“不同行業的專家可以召開分組會議,把某一個具體問題研討透徹。我們還拉起了專家微信群,讓專家們隨時可以在群裏發言,為濱江貫通提意見、建議。”

  “這樣的溝通機制太好了。我第一個建議就是,浦東濱江20多公里岸線,跑步道不用都是塑膠跑道,可以結合區段的腹地文化,使用人群的情況,考慮多種類型的步道。對跑步的人來説,有差異的風景,才有味道。”以跑者身份參加會議的顧守柏對專家委員會邀請市民參與,非常興奮。

  “兩周內,我們將召開跑步、騎行愛好者的座談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濱江貫通就是要‘還江於民’,這裡今後就是大家的會客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