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療育”打開特殊兒童心門

2017-02-13 14:51:36|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係大二學生博涵去年底受邀赴美國進行鋼琴演奏表演。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有輕微自閉傾向的特殊兒童,而且肢體常常不受控制地抖動。讓他改變的,是音樂和繪畫的“藝術療育”。去年,博涵被上海音樂學院破格錄取,他的繪畫作品也多次參與展覽並被市場看好。

  相比傳統的心理干預方式,“藝術療育”在國外已經是一種正式治療手段,成為幫助特殊兒童康復的又一把行之有效的“鑰匙”。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表示,國內“藝術療育”剛剛起步,想要在特殊兒童康復治療過程中發揮作用,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缺乏專業人才成為這一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藝術療育”或許能幫助特殊兒童回歸社會

  “所謂‘藝術療育’,就是在給自閉症兒童進行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藝術教育,提升這些孩子的社會融合性和職業能力。”上海虹口區彩虹筆兒童康健發展中心主任王蘭介紹,2011年至今,通過這一療法,上百名“特殊兒童”的治療有了明顯效果。

  在復旦大學心理係講師、心理學博士陳侃看來,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諸如沙盤遊戲、繪畫、音樂乃至園藝等藝術治療手段更容易使人卸下心防。而且研發發現,兒童在參與繪畫、戲劇時,所展現出的行為和狀態相比單一的語言表達方式,更能體現自己的真實想法。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藝術教育專業教研室主任徐珺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她一直在探索戲劇藝術對自閉症兒童的促進作用,“一個自閉症兒童平時根本不與身邊的人交流,但是他與兩個同齡孩子參演一分鐘左右的戲劇表演後,所展現出的狀態與正常兒童無異,不僅臉上始終浮現著幸福的笑容,而且行為動作準確無誤”。

  缺乏專業教師成“藝術療育”推廣的瓶頸

  “‘藝術療育’其實範圍很廣,不僅僅有現在已經被社會關注到的音樂和繪畫,還有‘園藝治療’等方式。但我們現在非常缺少這方面的教師。”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係曾凡林教授説。

  據統計,僅在上海,藝術治療專業人才的缺口就差不多有3萬人。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單單以音樂治療專業為例,目前中央音樂學院設置了音樂治療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某音樂學院此前也曾涉及相關領域的專業設置,但後來因為教師辭職,這個研究方向也就失去了開設的條件。

  復旦大學藥學院助理研究員耿文葉長期關注“園藝治療”。他説,1954年後,“園藝療法”便在歐洲、美洲、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廣泛推行。腦科學的研究證明,從事園藝活動可以促進人類大腦自主神經的發育,消除不安心理與急躁情緒,培養忍耐力與注意力,提高社交能力、強化運動機能等。“美國大多數高等院校均開設了藝術治療相關專業,且融合了教育學、心理學、社工學、體育學等多種專業人才。而在國內,‘園藝治療’甚至都未被關注過。”

  曾凡林分析説,從學科發展的規律上來看,藝術治療屬於交叉學科,與其相關的藝術、心理學等專業在國內的發展也並不充分。“只有在相關學科發展有‘溢出性’後,才會有學者逐漸向與其相關的領域發展。音樂治療在國內起步最早,一定程度上與音樂類高校、綜合類高校培養了充足的音樂教育人才相關。”

  “藝術療育”研究方向提上議事日程

  一邊是特殊兒童家長對藝術治療的強烈需求,另一邊卻是相關人才捉襟見肘。目前,有公益性機構已經開啟了“藝術療育師人才培養計劃”,希望能夠在全國範圍內首批招募30個左右的心理諮詢師或藝術等方向專業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實訓操作和督導評定等模組,培養一批“藝術療育”人才。有專家提出,作為一個交叉學科,“藝術治療”學科發展應該被提上議事日程。

  徐珺稱,目前已經有學者開始研究戲劇在自閉症譜係障礙干預中發揮的作用,但目前這一探索仍停留在“模倣”社會情境的初級階段。“如何讓不同程度的特殊兒童都能在戲劇元素深度參與干預手段中獲得進步,這仍然需要漫長的探索。”而這需要的就不僅僅是人才,更需要有專業研究的支撐。

  曾凡林認為,雖然目前來看,藝術治療才剛剛起步,但是相關學科人才的需求必然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凸顯。他建議從研究生培養開始,增設藝術治療相關方向的研究,待藝術學科或心理學、社工類學科發展更為成熟後,或許藝術治療相關領域的研究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