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市場化重組聚焦兩大關鍵詞

2017-02-17 15:12:30|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昨日,2017年上海市國資國企工作會議召開,明確了今年改革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會上,上海市國資委主任金興明重點提出了九大工作要點,包括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國資有序流動持續優化佈局結構、推動科技創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等。

  作為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排頭兵”,上海國資在2016年實現了諸多突破。延續去年勢頭,從今年的具體安排來看,有諸多內容均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包括以公眾公司作為“混改”的主要形式、提高上市公司整體品質、放大資本市場正向效應、發揮國資運營平臺優勢等。值得一提的是,金興明在會上強調,今年,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方面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由此,上海本地國企之間、上海國企同其他地方國企之間、上海國企與央企之間,將在2017年擦出怎樣的火花,頗值得期待。

  關鍵詞:“混改”和“平臺”

  縱覽近幾年的上海國資改革要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歷來是重點之一,也是市場關注焦點。今年,上海的“混改”要點有二:一是,在推進集團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産上市方面,完成兩到三家競爭類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産上市。此外,對於功能類、公共服務類企業中的競爭性業務資産,可積極引入各類資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

  二是,穩妥有序推進國企改制改革。重點包括推進五至十戶符合條件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試點員工持股。同時,工作要點還提出,要完成建科院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以國家油氣改革為契機,推進上海市燃氣行業企業改革,適時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除混改外,另一大亮點則在推進國資有序流動方面,國資流動平臺將迎來更大“施展”空間。工作要點指出: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國資運營平臺運作機制和配套制度。深化平臺公司改革,加強前瞻性研究,制定平臺公司三年(中期)滾動計劃。同時,推動新的一批流動性強、市場價值大的國企股權進入國資流動平臺。組合運用協議轉讓、大宗交易、股權劃轉、發行可交換債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産。

  無論整體上市還是員工持股試點,抑或是發揮國資平臺公司作用,都同資本市場密切相關。其中,參照今年1月出臺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首批試點實施細則,競爭力強、治理結構完善的上市公司“入圍率”更高,且之前的“試水”案例也多集中在上港集團、上海建工等上市公司。

  在增強存量資産流動性方面,去年,上海國盛集團創新應用金融工具,與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合作,發行了上海國企ETF,使上海國資系統114億元上市公司股權獲得新的流動性,向市場提供了一個體現上海國資形象和共享上海國資改革發展的投資産品,受到市場高度關注。“這就是國資平臺公司盤活資産。”曾有接近上海國資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評價。

  正如金興明在昨日會議上所指出的,要放大資本市場的正向效應,推動境內外優質資源主動對接資本市場,支持國有股東和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股權運作、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通過産權市場盤活存量等方式提高資産收益。

  市場化聯合重組將加大力度

  今年上海國資的另一大動向是,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或將“多點開花”。

  工作要點在闡述“推進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優化國資佈局”時強調:要實施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要圍繞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指導企業推進實施一批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項目;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制定“走出去”專項規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佈局;加強境外投資管理,提高企業的跨國經營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聯動能力。

  上海國資歷來重視開放性市場化聯合重組,以去年為例,動作頻頻:如錦江國際集團增持法國酒店雅高、上海儀電系統收購喜萬年集團、光明食品集團收購新西蘭銀蕨牧場等,均是提升企業競爭力、聚焦産業鏈,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典型案例。而且,其中相當部分是以上市公司為平臺展開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國資在盤活殼資源方面也嘗試了同央企的對接。如目前正在停牌的三愛富,公司擬置出主要資産,並現金購買兩公司股權;同時,控股股東擬將所持有的公司20%股權協議轉讓給央企中國文發。通過重組和股權轉讓,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一舉實現地方國企賣殼、央企買殼、民企資産注殼,堪稱地方國資和央企“聯合重組”的大膽嘗試和典型案例。

  “今年,這方面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金興明指出。這意味著,在上海本地國企之間(包括市區兩級國資之間)、上海國資和央企之間、上海國資和其他地方國資之間的互動交流勢必更加頻繁。他進一步指出,要探索與中央企業在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上的合作發展……推動國有企業與中央企業以及系統企業之間相互投資入股,按照産業鏈實施縱向整合、按照業務鏈加快橫向聯合,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優秀企業家的集中。

  上市公司感受改革動力

  昨日,久未展開實質性資本運作的申通地鐵因大股東正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而停牌,恰好為蓄勢待發的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提供了最新的註釋。

  目前,在部分大集團都已完成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産上市後,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已進入2.0時代,但仍有部分國資集團的資産證券化率不高,其旗下平臺多年來未有整合大動作。隨著改革的內生動力和外部壓力逐步累加,上述企業能否在2017年打開新的發展局面、迎來新的契機,值得關注。

  另外,去年雖有所動作但終未成行的公司,今年的改革能否轉化出實質成果亦值得關注。如百聯集團旗下的上海物貿,大股東去年曾籌劃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所持公司29%股權,並以現金收購相關新能源資産,但最終不了了之。在公司今年的計劃中,依然強調要“加強資産和經營結構的調整”,改革決心不減。

  “混改、核心資産證券化、産業升級優化,將是改革主線。”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向記者表示。

  當然,國資國企借助資本市場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圍繞産業鏈做大做強也是可長期關注的看點。“比起集團注資、殼資源盤活,其實我們更關注集團的創新轉型,例如國資國企通過實施員工持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激發活力、做大做強,讓實際經營能力上臺階,才是最重要的。”小鱷資産董事長黃慧向記者表示。

  【相關新聞】

人民日報: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好于預期

  16日召開的上海國資國企工作會議透露:上海國有企業交出亮麗成績單,全面實現了“好于預期、高於全國”的目標,並將全方面推進八大領域改革。

2017上海國資改革劃重點:2-3家企業上市,10家員工持股試點

  在混改方面,上海明確2017年要積極推進2-3家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資、市場化經營機制,2-3家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産上市,穩妥推進10家符合條件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試點員工持股等。

上海國改再尋突破 目標設定“三個一批”

  國企混改、資産證券化提升、員工持股試點、産業佈局優化,無疑成為2017年上海國改的關鍵詞。

錦江股份搭“國改”快車大舉並購 主營業務收入“達標”後或股權激勵

  此次上海國資國企工作會議再度召開,錦江股份股權激勵可期,不過,在華美顧問集團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看來,按照有關規定,國企員工持股需要滿足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90%以上來源於所在企業集團外部市場,而從錦江股份最新披露的2016年三季報業績來看,還未達到上述要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