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説明:鄧小平孫子鄧卓棣親爺爺
圖片説明:鄧小平視察旗忠村
編者按:
1997年2月19日,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今年,鄧小平逝世20週年。我們翻開歷史,追憶他的故事。
鄧小平與上海有著難解的緣分
圖片説明:1920年9月,鄧小平于黃浦江畔法蘭西碼頭(今中山東二路75號)出發赴法勤工儉學,圖為法國留影。
1920年9月5日,鄧小平第一次來到了上海,這裡是他赴法勤工儉學的起點站。
1927年年底,鄧小平第二次來到上海,年僅23歲的鄧小平已經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一職,上海一度成為他早期革命戰鬥生活的重要陣地。
從1988年到1994年,晚年的鄧小平連續在上海度過7個春節。
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中,輿論場上不斷重復的是鄧小平“南巡”的故事。在上海,鄧小平做過些什麼?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東方網小編帶您穿越歷史,感受一位平凡老人的改革熱情。
“414”院子變身西郊賓館,“給外國人住,可以收外匯嘛!”
圖片説明:1982年夏,鄧小平同志與丁關根同志在上海西郊賓館
1979年7月16日至25日,鄧小平到上海視察工作,住進了“414”的一號樓。一天,鄧小平在散步時,亮出了這幾天來的想法。他用手指畫了一個大圈,指了指“414”的院子,説:“這麼大的房子,這麼大的花園,管理它要花多少錢喲!專門為我們幾個大老爺,……一年又能住幾天?!”鄧小平又説:“這是一塊美景如畫的黃金寶地,我看應該對外開放,讓外國人來住,收取外匯,支援四化建設。”
幾天后的一個下午,鄧小平與中共上海市委的幾位負責人有一次小範圍的談話。其間,鄧小平再次説道:“我這次來‘414’住了十來天,天天都在談生意經。這麼大的花園別墅,給外國人住,可以收外匯嘛!”最後,鄧小平明確地指示:“我給你們半年時間準備。半年以後,‘414’就對外開放”。
1980年“414”正式掛牌“西郊賓館”對外開放。“414”開放以後,先後接待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等國家元首和其他一些外賓,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鄧小平打開“414”大門的消息很快傳到北京,傳到全國,引起了連鎖反應。不久,各地類似的花園別墅也先後對外開放。
“414”開放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效益,最重要的,它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讓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決心。鄧小平將“414”大門打開,讓其走進市場,發揮經濟效益,這體現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的要求。
(摘編自聯合時報《鄧小平改革開放初期在上海》,作者:黃金平、張勵)
圖片説明:1988年2月,鄧小平在上海西郊賓館過春節。
圖片説明:1993年春節,鄧小平和卓琳在上海西郊賓館。
鄧小平看看上海的市場,“居民需要的東西都有得賣嗎?”
圖片説明:1983年2月21日,鄧小平視察靜安區膠州路農貿市場、曲陽新村
圖片説明:1983年2月,鄧小平在上海參觀菜市場
1983年2月18日,鄧小平視察江蘇、浙江後,返京路過上海。他想看看上海的市場、看看上海人民的生活。
2月21日上午,鄧小平視察了位於市中心的膠州路農貿市場和曲陽新村。
在膠州路農貿市場,鄧小平來到待業青年辦的知青合作社。鄧小平問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你們是屬於什麼性質的?”工作人員回答:“我們屬於街道辦的知青合作商店。”之後,鄧小平又來到個體戶的攤位前,詢問了劉洪珍:“這鯽魚、冬筍、烏賊魚的價格?”接著,鄧小平前往曲陽新村視察。
在曲陽新村,鄧小平首先走進了曲陽菜場。這時早市已過,一些櫃檯仍在營業。“是國營的嗎?”鄧小平走上前去問道。“這是知青辦的合作菜場。”一旁的虹口區委書記回答説。鄧小平高興地朝青年營業員們點點頭,説:“知青辦的好嘛!”在蔬菜櫃檯前,鄧小平問兩個營業員:“你們在這裡做好不好?”兩個營業員激動得説不出話來,只是一個勁地點頭。鄧小平等一行接著來到了新建的百貨商場。這也是一家知青辦的合作企業。鄧小平仔細地觀看了櫥窗裏和貨架上陳列的商品,關切地詢問:“居民需要的東西都有得賣嗎?”當聽到“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都有供應”的回答以後,他開心地笑了。
鄧小平對上海農貿市場、百貨商場的視察和肯定,促進了上海的商貿改革,一批特色市場先後建立。此後,上海興建了永安路黃鱔交易市場、三官塘橋禽蛋市場等一批市場,“小黃鱔遊進大上海”、“百萬雄雞下江南”,形象地説明瞭上海一些特色市場的繁榮和在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的樞紐地位。
(摘編自聯合時報《鄧小平改革開放初期在上海》,作者:黃金平、張勵)
鄧小平送小飛樂股票給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圖片説明:1986年,鄧小平會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使沉睡的上海金融業開始復蘇。1984年11月,上海首家股份制企業飛樂音響公司成立,之後公開發行解放後第一張規範化股票,首期50萬元,每股面值50元;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靜安證券業務部首先開辦股票上市買賣業務……
1986年11月13日,中美金融市場研討會舉行,這批美國大亨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14日,鄧小平會見了凡爾霖一行,凡爾霖將一枚他們交易所成員的證章,鄭重其事地贈送給鄧小平,還説:尊敬的鄧小平先生,您戴上它,就可以在我們這座世界性的金融大廈裏通行無阻了。
回送個啥?送美國人一張股票。鄧小平委託當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陳慕華回送凡爾霖一張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行的股票作為禮品。陳慕華於是選了一張淡綠色花邊,符合國際通行標準式樣的小飛樂股票(全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當約翰.范爾霖從陳慕華手裏接過這張股票,成為第一位擁有新中國股票的西方金融家而興奮不已的那一刻,他沒有忘記詢問:“這股票上寫的是誰的姓名?”一聽不是他。他立刻説:“我的股票不能用別人的名字。我要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去辦理一下過戶手續。”約翰.凡爾霖來上海,過戶了一張面值50元人民幣的股票。
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還沒有成立,只有剛開張才一個多月的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靜安證券業務部。其創始人是黃貴顯,他清楚地記得,那是1986年11月23日。這一天,世界上最小的“證券交易所”和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見面了。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上海在現代金融業務領域所進行的積極探索,是當時我國金融業的標誌性事件,對於在全國金融業推廣、發展此類業務,具有示範性的作用和開創性的意義,在國際金融界也引起了強烈反響。
(摘編自聯合時報《鄧小平改革開放初期在上海》,作者:黃金平、張勵)
退下來不忘浦東開發開放,“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圖片説明:1991年2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上海審閱浦東開發規劃圖。
1990年初,鄧小平視察上海時,特別關注了浦東的開發、開放工作。
回京後,鄧小平對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們説:我已經退下來了,但還有一件事,我還要説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東開放,你們要多關心。
3月3日,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進行了談話。他提出:“我們要實現適當的發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務裏面打圈子,要用宏觀戰略的目光分析問題,拿出具體措施。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條件更好,可以更廣大地開源。”説到這兒,鄧小平加重語氣説:“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後,4月,中共中央正式宣佈關於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將浦東開發開放作為今後10年中國開發開放的重點。
(摘編自《紅墻裏的領袖們——鄧小平實錄》工人出版社出版,作者:于俊道)
圖片説明:1990年1月27日,鄧小平在上海和家人合影時,小孫子別出心裁背過身去,引得大家開懷大笑。
“如果我們的飛機價格比美國便宜百分之十到二十,就可以出口!”
圖片説明:1月31日上午,視察上海航空工業公司,參觀鉚裝和總裝車間。
1991年1月,鄧小平又一次來到了上海。春節前,他和卓琳及兩個女兒,在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朱鎔基陪同下,視察了上海飛機製造廠大場分廠,參觀了中美合作MD—82飛機總裝車間。
這家企業的總經理彙報説:通過中美合作已在上海建成一個現代化的民用航空工業基地,生産的10架飛機有5架返銷美國。同時希望國家制定保護民族航空工業的政策。聽彙報期間,鄧小平不時地提出問題。聽完彙報,他點頭表示贊同。隨後,他的目光環視著周圍的人説:堅持改革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飛機製造業是很有前途的。如果我們的飛機價格比美國便宜百分之十到二十,就可以出口,特別是向第三世界出口。説到這裡,他又面向陪同的朱鎔基同志説:“可以把飛機生産與浦東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朱鎔基等表示贊成。
(摘編自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鄧小平的三落三起》,作者:趙曉光、劉傑)
圖片説明:1991 年 2 月 6 日,鄧小平在上海考察。
圖片説明:1991年2月6日鄧小平同志視察上海大眾。
圖片説明:1991年2月18日,鄧小平參觀上海南浦大橋工地。
鄧小平問:“你們説這臺設備姓‘社’還是姓‘資’?”
圖片説明:1992年2月10日,鄧小平參觀上海貝嶺微電子製造有限公司。
1992年2月10日,鄧小平視察上海貝嶺微電子有限公司。
當日上午9時,鄧小平一行來到上海貝嶺公司接待室。他饒有興致地看完12分鐘的公司簡介錄影,並聽取公司經理彙報,還在高倍顯微鏡下觀看了晶片上的線路,之後他一板一眼地説:“要發展高新技術,實現産業化。”在一台大束流離子注入機前,鄧小平停下了腳步。聽著講解,他沉思了一會兒,出人意料地指著離子注入機問身旁同志:“你們説這臺設備姓‘社’還是姓‘資’?”
一時大家愣住了,鄧小平卻意味深長地説:“這臺設備原來姓‘資’,因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生産的,現在它姓‘社’,因為在為社會主義服務。……對外開放就是要引進先進技術為我所用,這臺設備現在姓‘社’不姓‘資’。”眾人靜靜地聽著,認真地思索著。
(摘編自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鄧小平的三落三起》,作者:趙曉光、劉傑)
圖片説明:1992年2月8日晚,鄧小平同志乘坐“友好”號遊船欣賞黃浦江夜景。
圖片説明:1992年2月12日鄧小平視察上海閔行馬橋鄉旗忠村。
視察上海第一百貨商店,鄧小平買了四盒鉛筆和四支口紅形橡皮
圖片説明:1992年2月18日,鄧小平視察上海第一百貨
1992年初,鄧小平在上海指出,上海“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點”,並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就在2月18日,鄧小平視察了全國最大的百貨商店——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三樓臨時搭建的文化用品櫃檯,售貨員馬桂寧向鄧小平介紹了這些文化用品。鄧小平給了馬桂寧10元人民幣,在女兒鄧林的鼓勵下,鄧小平買了四盒鉛筆和四支口紅形橡皮,準備送給孫子孫女們。
離開商店,在電梯裏,鄧小平的女兒對父親説:“這可是建國以來您第二次親自到商場買東西。”事後,家人問鄧小平在店裏看到些什麼,他幽默地説,“我看到的是一片人噢!”
圖片説明:1992年2月18日晚,鄧小平同志逛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親吻一個幼兒。
多年後馬桂寧回憶道,“我們也沒有為他的到來刻意封場。”鄧小平離開商場時在一樓被一個孩子叫了聲“鄧爺爺”,鄧小平還親了親那個孩子。在馬桂寧看來,鄧小平的到來給當時全國商業職工很大的鼓舞,“我們會感覺自己沒有被忽視。”
(參考文獻:聯合時報《鄧小平改革開放初期在上海》,作者:黃金平、張勵;澎湃新聞《營業員馬桂寧:1992年鄧小平在上海市百一店花了10塊錢》,作者:羅昕)
圖片説明:1992年2月7日,鄧小平在上海南浦大橋。
圖片説明:1992年2月,鄧小平在上海視察
鄧小平視察浦東:“上海大變樣了”“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
圖片説明:1993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頂風冒雨參觀上海楊浦大橋。
1994年在上海第七次過春節,是鄧小平晚年在上海逗留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外出視察。春節前,他在寒風細雨中視察了浦東。看見浦東熱氣騰騰的建設景象,鄧小平笑吟道:“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女兒風趣地問:“爸爸從來不作詩,今日怎麼詩興大發?”鄧小平認真地説:“這是出自我內心的話。”
麵包車停在雄偉的楊浦大橋上,儘管車外冷風細雨,寒氣逼人,鄧小平還是不顧勸阻走下車來,沿橋走了幾十米。工程建設負責人彙報説:楊浦大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斜拉索橋,並指著鄧小平題寫的高挂在大橋主塔上的“楊浦大橋”四個大字説:“這四個字,每個字都有十四平方米。”鄧小平抬頭往上一看,笑了。他高興地説:“感謝上海的工程技術幹部,感謝上海的造橋職工,向他們問好!”他握住工地建設負責人的手説:“這是上海工人階級的勝利,我向上海工人階級致敬!”
1994年的元旦之夜,鄧小平由上海市負責人陪同,登上新錦江大酒店43層旋轉餐廳,居高臨下,俯瞰著上海不夜城的璀璨景色,深情地説:“上海大變樣了。”寥寥數語,濃縮了他對上海經濟發展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更寄託了他對上海發展未來的深切期望。正在大酒店歡度節日的中外旅客,意外見到鄧小平,情不自禁地長時間熱烈鼓掌,向他表達敬意和問候。鄧小平也含笑頻頻招手致意。
春節過後,鄧小平將離開上海返回北京了。火車將要啟動。他像想起了什麼,又特意請上海市負責同志登上列車,殷殷囑託:“你們要抓住二十世紀的尾巴,這是上海的最後一次機遇。”鄧小平乘車遠去,再也未能回到上海,但他對上海負責同志諄諄教誨、語重心長的希望,卻永遠留在上海人民的心裏。
(摘編自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鄧小平的三落三起》,作者:趙曉光、劉傑)
結語:
曾經擔任過浦東新區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的趙啟正這樣深情地回憶小平同志:“浦東開發是一首雄壯的交響曲,它的總譜是鄧小平譜寫的,指揮是黨中央和上海市委,我們有幸成為這個大樂隊的演奏員。”
雲水泱泱,山高水長,偉人風範,與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