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價明星,沒有“顏值逆天”,SMG影視劇中心首度試水的春節賀歲劇《七十二家房客》卻收視爆表,創下該頻道同時段收視近3年最高,達到了2016年東方衛視收視冠軍《錦繡未央》的本地收視率。作為上海人民滑稽劇團的看家之作,《七十二家房客》膾炙人口,“三六九”、“二房東”、“炳根”成了一代滑稽經典形象,“三六九,拉現鈔”等臺詞流傳至今。此次春節期間,石庫門弄堂的市井風情撲面而來,熟悉的滬語及各地方言也讓觀眾倍感親切。王汝剛塑造的“老流氓”炳根、毛猛達飾演的專敲人竹杠的“三六九”、張小玲變身貪婪的“二房東”、計一彪成了陰冷毒辣的“巡長”、陳國慶出演的膽小“金醫生”、陳靚扮演的正直“小皮匠”個個形象鮮明,表演生動自然。
在王汝剛看來,最適合做滬語教科書的有兩部戲,一部是《七十二家房客》,另一部則是《阿必大回娘家》。“我一直在呼籲,很多上海小囡不説上海話,連帶著老人和小囡對話也不説上海話了。我希望大家看我們的劇,又開心又能學説上海話。這部戲裏有滬語獨特的格調和濃濃的上海人情味,這兩樣東西都值得被這個時代珍視。網絡語言絕對不用,我要表現的就是那個時代,我不想去迎合年輕人,滑稽戲應該去引導他們。”
關注上海方言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陶寰則指出:“目前滬語作品裏蘊含的藝術含量,與普通話、粵語作品相比仍有差距,因為滬語作品創作群體相對較小,作品就相對少,出現經典藝術作品的幾率就小了許多,這可能是滬語作品先天不足的一個方面。不過好的滬語劇還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海話環境。”
近年來,影視劇中心先後推出了《哈哈笑餐廳》、《老洋房的笑故事》等滬語情景喜劇。影視劇中心副主任姚遠告訴記者,此番《七十二家房客》做出了大膽創新,首先走出錄影棚,以電視劇的形式全實景拍攝。其次臺詞、服化都精心打磨,完全以電視劇的標準來,甚至還運用特效幫助演員們完成無法做到的喜劇效果。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特定時間推出有針對性的內容,“《七十二家房客》就是個上海本土的‘大IP’,又是喜劇,在春節期間吃過晚飯後觀看最適合不過”。姚遠透露,明年春節還要再推出一部賀歲劇,“上海有很多本土‘IP’可以開發,如《霓虹燈下的哨兵》、《天涯歌女》、《烏鴉與麻雀》等老上海經典電影,都可以改編成特定時段觀看的劇。包括當代題材的一些經典,也都可以放在滬語背景下重新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