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安全生産“十三五”規劃出爐

2017-02-23 12:04:5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新春伊始,上海市安全生産“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安全生産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對上海市安全生産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規劃》的實施,對促進“十三五”時期安全生産工作穩步推進、實現安全生産持續好轉具有重大意義。

  貫徹落實好《規劃》,應當把握以下10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牢牢堅守紅線意識,大力推進安全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對安全生産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此基礎上,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印發實施,深刻闡述了安全生産的重要意義、思想理念、方針政策和工作要求,強調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這條紅線,恰恰是貫穿《規劃》的軸線,也是指導上海安全生産工作的根本方向和邏輯,必須堅守,不得有絲毫動搖。

  《規劃》把紅線意識凝練歸納為“安全發展”觀念,強調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始終堅持安全生産紅線意識、底線思維,統籌安全生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把安全生産主要控制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把安全生産重大工程項目納入有關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同時,要深化安全發展理論研究,統籌謀劃安全生産政策措施,著力破解影響安全發展的重點難點,確保安全生産與經濟社會等其他各項事業建設同步推進、協調發展。

  二、聚焦主要目標,為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提供安全保障

  《規劃》強調加強和創新安全治理,著力深化生産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推進安全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共治安全治理格局和整體性城市安全風險防控體系。

  《規劃》提出,到2020年,本市安全生産狀況持續好轉,生産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事故將得到有效防範,億元國內生産總值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等主要指標將持續下降,營造良好安全生産氛圍,為“十三五”期間上海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落實三方責任: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

  《規劃》把構建安全生産責任體系作為首要任務。“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完善和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以及“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産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安全生産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

  同時,《規劃》要求加大安全生産業績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中的比重,在幹部選拔任用、創先評優、提名推薦等工作中實行安全生産“一票否決”。

  四、加大“放管服”改革的推進力度,創新安全生産監管模式

  《規劃》要求一步完善危險化學品區域目錄化清單管理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

  《規劃》還要求推進危險化學品的多證合一,加強危險化學品監管信息的屬地報告、過程記錄、可追溯等“全生命週期”管理。同時,探索簡政放權由試點到推廣的改革路徑,完善由社會第三方組織負責安全生産行政審批的技術審查、政府部門負責合法性審查的行政審批新模式。

  五、以解決特大型城市突出的問題為突破口,提升城市生産安全和運行安全水準

  “堅持安全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依法監管、堅持源頭防範、堅持系統治理。”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産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確定的原則。

  上海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黨組建議,《規劃》要以解決影響特大型城市安全運行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主抓手。因此,《規劃》對道路交通、軌道交通、鐵路交通、建築施工、特種設備、消防安全、危險化學品、油氣輸送管道及燃氣管線等重點行業(領域)均提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以確保城市生産安全和運行安全。

  六、深入實施安全科技創新戰略,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

  《規劃》要求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中心建設為契機,帶動石油化工裝備、建築工程、軌道交通、特種設備、高層建築安全等與城市安全密切相關的關鍵技術攻關,加大安全技術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産科技工程中心和技術支撐中心,取得一批安全生産科技成果,建立一批重點安全技術示範應用工程,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安全生産技術標準體系。

  七、多渠道開展安全生産宣傳教育,打造自覺自律的城市安全文化

  《規劃》要求多渠道開展安全生産宣傳教育活動,借助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解讀政策法規、傳播安全知識,提高全體市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營造“安全城市人人有責、城市安全從我做起”的自覺自律自信的城市安全文化。

  八、加強職業衛生監管基礎以及技術支撐建設,防範職業病危害

  職業病防治事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規劃》要求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有效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

  九、落實六大重點保障工程

  《規劃》充分發揮重點工程的載體作用,提出軌道交通安全、建築施工安全、危險化學品集聚區安全防控、消防安全、安全生産網絡宣傳教育培訓管理、安全生産大數據平臺建設共六大重大工程。

  實施過程中,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對重大工程項目的投入和推進力度,積極落實各類重大項目前期建設條件,優先保障規劃選址、土地供應和投融資安排,加快重大工程項目實施。

  十、做好五項保障:依法治安、産業政策保障、投入機制、社會監督和評估考核

  為增強約束指導功能,防止出現“空中樓閣、束之高閣”現象,《規劃》提出強化依法治安建設、統籌安全生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落實産業政策保障、完善安全生産投入機制、貫徹落實群眾路線,加強社會監督、加強規劃實施責任和考核評估共5方面的保障措施。

  《規劃》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明確責任主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做到責任有主體、投入有渠道、任務有保障、落實有舉措、推進有節點,逐項落實《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

  在2018年底和2020年底,上海將組織實施《規劃》執行情況的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十三五”安全生産路線圖怎麼看

  上海當前的安全生産水準如何,是否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地位相適應

  為了進一步加強城市運行安全和生産安全,上海市應逐步構建與“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地位相適應的城市運行安全和生産安全體系,確保上海繼續成為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為了科學制定《規劃》,上海安監局等部門前期進行了詳實的數據調研,收集匯總了近10年澳大利亞、美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家,以及中國和上海的安全生産事故數據,即十萬人死亡率、億元GDP死亡率。

  通過比對發現,上海十萬人死亡率在“十二五”末接近發達國家水準,億元GDP死亡率下滑趨勢呈陡峭態勢,但仍高於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水準。在此基礎上,預計“十三五”末,上海十萬人死亡率達到1.25,遠遠低於美國(2013年3.2),已經達到德國2009年、2011年的水準(1.3);上海億元GDP死亡率達到0.038,基本達到日本2003年的水準(0.0326)。

  上海人口結構多元,不同社會群體間利益訴求不一,在追求共享發展時,安全生産“十三五”規劃如何尋求公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各類要素流動性和集聚性進一步增加。隨著上海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達到新的高度,全社會對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呼聲和期望值也將更高,從業人員對生産安全和職業衛生的維權意識更強,社會對提升安全生産監管效能、提高事故災難應對處置能力的要求更高。

  同時,隨著上海“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逐步建成,社會影響力必然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本市安全生産和職業衛生管理狀況也更加關注,勢必對安全生産監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的城市安全治理,就是要在承認個性化、多元化的基礎上,通過互動和調和整合起各社會階層、各社會群體都能接受的社會整體利益,最終形成各方都必須遵守的安全契約。

  首先,《規劃》注重應急聯動機制建設。一是完善市級部門間協同聯動處置生産安全事故以及信息共享互通的機制。二是繼續強化以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為主體、專業救援隊伍為補充、專家隊伍為支撐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三是推進危險化學品專業救援力量布點建設。四是堅持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通過簽訂協議、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專業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拓展應急救援資源。

  其次,《規劃》強調多渠道開展安全生産教育活動,打造自覺自律的上海城市安全文化。一是定期舉辦危險化學品安全、職業病危害預防知識專家講座和事故案例分析。二是通過構建安全生産新媒體宣傳教育平臺,加強對本市安全生産重要政策、重點工作、專項整治、聯合執法等的宣傳。三是鼓勵全民參與安全生産、工傷預防和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推廣安全生産和職業衛生知識。同時,深入推進安全社區建設,打造成為普及安全知識、宣傳安全文化的終端窗口。

  政府自身的改革、職能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在上海安全生産“十三五”規劃中如何體現

  2015年7月,國務院安委會確定上海為全面深化安全生産領域改革試點地區,強調要解放思想、超前謀劃,凡是有利於加強安全生産工作的,都可以先行先試,再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擴大改革成果。

  根據這些要求,上海市安委會組織各成員單位,深入研究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堅持創新發展,持續推進安全生産領域的簡政放權和服務優化。

  一是通過梳理中心城區工商貿企業和教學、科研、檢測等單位的危險化學品情況,梳理郊區危險化學品生産、儲存和使用情況,結合上海發展實際,先行先試,探索建立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安全生産“正面清單”。

  二是鼓勵社會第三方組織在安全生産監管機制中發揮技術支撐作用,完善由社會第三方組織負責安全生産和職業衛生行政審批的技術審查、政府部門負責合法性審查的行政審批新模式,並運用市場機制強化安全生産綜合治理,推動保險機構參與生産安全風險的防控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