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博物館3月底竣工5月迎客

2017-02-28 11:28:3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效果圖

  承載著世博歷史和記憶的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將於今年3月底竣工。記者從總承包方上海建工四建集團獲悉,自2013年12月底啟動開工後,建了三年多的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建築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布展、清理保潔等竣工收尾工作。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由上海市政府和國際展覽局合作共建,目前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世博專題博物館。根據規劃,建成後的博物館將全面綜合地展示世博會160多年曆史及各屆世博會尤其是2010年世博會盛況。

  世博會博物館位於黃浦江畔原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是規劃中的世博會地區文化博覽區首個新建項目。項目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6550平方米(地上31950平方米,地下14600平方米),建築高度34.8米(地上六層,地下一層)。

  建築由代表歷史、冥想和永恒的“歷史河谷”和代表未來、開放和瞬間的“歡慶之雲”意象疊合來演繹主題。“歷史河谷”為主體建築,“歡慶之雲”位於中心庭院中部,通過空中走廊連接了陳列展覽、公共服務和屋頂花園等功能區。

  “這項工程對整個施工團隊來説很磨人,但也很鍛鍊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團第二工程公司項目經理周泓一告訴記者,“歷史河谷”與“歡慶之雲”是世博會博物館建築的兩大亮點,也是整個工程的難點。“由於造型複雜,在結構及幕墻的深化設計、三維定位、構件加工、現場施工等方面面臨著較多的技術挑戰。”

  “歷史河谷”由165塊折面拼接而成,米色砂岩和銅鋁複合板兩種材料代表河谷的內外切面,將凝重的歷史積澱感滲透到室內空間。“這種折面是在垂直面上,難度本來就大,越高傾斜角度就越大,且折面與折面之間又要能恰好拼接上,因此對施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周泓一説道。

  難度更大的在“歡慶之雲”,底部三根“雲”柱扭轉展開逐級向上,輕輕托著一朵曲線流暢的“大雲朵”。如此雲舒雲卷的造型,竟然是由3730塊三角形玻璃組成。這3730塊玻璃看似大小差不多,但其實每一塊都不一樣,不僅要先用BIM軟體建立數據模型,然後使用“機器人”來製作鋼結構框架確保加工精度。在安裝時,工人還要根據每塊玻璃上的編號進行拼裝,拿錯了就和周邊幾塊合不上。

  周泓一透露,上海世博博物館竣工後,預計將於5月1日對外開放。作為一個建設者,他希望這個建築能被市民喜歡,更能成為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張新名片。(新民晚報記者 裘穎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