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親子課名額遇“秒殺”

2017-02-27 12:12:07|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文化大文字】上海博物館親子課名額遇“秒殺”

圖片説明:孩子們圍在“父乙觥”展櫃周圍,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搜尋商代流傳下來的古老圖紋“密碼”。本報記者李婷攝

  “陳列著400多件青銅器的青銅展廳,就是一片躲藏著無數生靈的青綠色森林,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比如這件‘父乙觥’裏‘藏’了哪些動物?”前天,在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青銅館裏,一堂“尋找青銅器上的動物”的親子課正在展開。以在展廳上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和文物的互動中體悟湮沒在時光裏的春秋文華。

  作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的收藏重鎮,上海博物館藏有從夏代至漢代2000餘年間的7000多件青銅器,素有中國青銅器收藏“半壁江山”之稱。許多青銅器擁有長銘文,其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為世界所公認。借助世界頂級文物上一堂獨一無二的親子課,自然大受歡迎。還不僅青銅器,雕塑館的“佛陀的微笑”、少數民族館的“穿在身上的密碼”、明清傢具館的“行吟起臥:明代文人的一天”、印章館的“超萌印章會”……這些針對4到14歲兒童的課程在博物館“親子兒童教育平臺”一上線,名額最快半小時之內便被搶光,甚至有北京的家長“打飛的”帶孩子來上課。

  “知道嗎?動物經常作為裝飾圖樣出現在青銅器上。快找找看,有哪些?”孩子們的小臉圍在展櫃周邊,聚精會神地觀察著“父乙觥”,搜尋著商代流傳下來的古老圖紋“密碼”。不一會,小朋友有了各自的答案,爭先恐後地舉手:“我看到老鷹的爪子”“有兔子的耳朵”“這裡有個牛的臉”“它頭上的角很像龍的角”……8歲的張栗行一口氣説出了五六種動物,讓身旁的爸爸有點吃驚,“沒想到孩子觀察得這麼仔細。”有家長告訴記者,在國外旅行時會看見很多小孩在博物館、美術館裏上課,這種親子課有意思又長知識,當然“必須追”。一位“海歸”媽媽説:“培養孩子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興趣,還有什麼比在上海博物館裏上一節青銅器課更好的呢?”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繆斯,具有與生俱來的藝術發現力。”負責授課的呂維敏老師説。西漢的“八牛貯貝器”是雲南地區滇族特有的青銅器形,頂蓋上有體態不一的八頭牛,一個小姑娘卻發現腰鼓形的器身上還細密地針刻了不少其他動物,“老師,這孔雀挺萌的”。呂老師笑著説:“我在博物館工作了8年,參觀和講解過這件文物無數次,卻從孩子的視角發現了不一樣的美。”

  據上海博物館教育部主任陳曾路介紹,“親子兒童教育平臺”是上海博物館在親子教育方面的一個嘗試,除了各種富有文化趣味性的親子課,還將陸續推出親子繪本、親子玩具、親子遊學、親子展覽等,吸引更多青少年兒童了解歷史、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