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開講宋慶齡講壇:讓興趣愛好來引導人生

2017-03-01 13:35:2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姚明開講宋慶齡講壇:人生是一種選擇,有興趣愛好引導才不後悔

【文化大文字】姚明開講宋慶齡講壇:讓興趣愛好來引導人生

  儘管不到一週前剛當選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今天(3月1日)上午,姚明如約出現在上海宋慶齡學校。作為宋慶齡講壇的首講嘉賓,姚明與宋慶齡學校千名師生交流互動,通過演講與學生們交流分享了他結緣籃球、追逐夢想的個人經歷和感悟,暢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讓興趣愛好引導自己的人生

【文化大文字】姚明開講宋慶齡講壇:讓興趣愛好來引導人生

  “你們有什麼興趣愛好?”姚明問。“彈吉他、彈鋼琴……”孩子們回答。“每天1小時彈鋼琴,時間過得快嗎?”“有什麼是你們最不想做,但一定又要去做的事?”姚明接著問。“作業是不願意去做,但一定要做的事……”“不想彈鋼琴,很費腦細胞,1小時過得就像一整天。”一位小女孩回答。

  “如果興趣愛好是自己喜歡的,那1小時會過得很快;但如果興趣愛好是自己不喜歡的,1小時則會過得很久,感覺像一整天。”姚明説,有無興趣愛好,其實很重要。

  姚明透露,自己從9歲開始打籃球,剛開始其實自己一直不喜歡打籃球,直到18、19歲才真正開始喜歡,打籃球就像打開了一扇門。“每天時間過得很快,當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後,籃球就變得不一樣了。”姚明説,每當進入籃球場後,聽到鞋子摩擦的聲音,或是投球進籃的那一剎那,乃至在球場上奔跑的聲音,都成為一種享受。

  人為什麼會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內心出現一種喜悅感?“那是因為人的體內會分泌一種多巴胺的物質,也就是‘快樂素’。”姚明説,學習是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肯定會做一部分自己不喜歡的事,但要放開自己的心去理解,不要單純對立,否則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

  在姚明看來,興趣愛好也能培養人的意志品質。這種意志品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向身體蔓延,並願意做出選擇和犧牲。一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如何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去做出選擇?比如:是否願意放棄彈鋼琴、打電腦遊戲或去遊樂園玩?“整個人生就是一種選擇。在人做出選擇的同時,我們就慢慢長大,讓興趣愛好來引導自己,將來才不會後悔。”姚明説。

  儘管早已熟知“明叔叔”的故事,但當與姚明面對面,親耳聆聽、親眼目睹時,講壇現場所有學生再一次被姚明的非凡魅力深深吸引和震撼。

  “姚明周”裏感受家國情懷責任擔當

【文化大文字】姚明開講宋慶齡講壇:讓興趣愛好來引導人生

  為了更好地感受這次演講,宋慶齡學校在過去一週裏舉辦了“姚明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姚明元素。

  晨課上,孩子們學習、了解姚明的成長經歷;午間活動時,探討姚明為國爭光的堅實行動;美術課上,孩子們畫出各自心目中的姚明;課餘時間,還蒐集了與姚明有關的故事製作成海報……在“我想問姚明”的討論課上,同學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圍繞姚明小時候的生活、在NBA打球的經歷、現在所從事的公益事業以及他的人生態度等提出種種問題。

  代表中國三次出征奧運會,以不懈努力征服世界籃壇;創建希望小學籃球季活動,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投身公益事業,身體力行保護野生動物……從姚明的身上,孩子們感受到了崇高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孩子們用小小的畫筆和畫紙,傳遞了對姚明的敬意。而同學們的作品也匯集成了“孩子眼中的姚明”畫展,一幅幅飽含愛和敬意的作品,匯集在校園通往宋慶齡講壇的長廊兩側。

  讓核心價值教育成為校園文化

【文化大文字】姚明開講宋慶齡講壇:讓興趣愛好來引導人生

  “道德教育不該是説教,而應是充滿整個校園的一種浸潤式文化。”宋慶齡學校校長封莉容説,用文化去影響人,用精神去塑造人。名師大家成就背後的精神特質,閃爍著人性光輝的生動故事,會一點點滲透到孩子心中,打動孩子,成為他們青少年時代不可取代的記憶。

  醞釀數年的宋慶齡講壇是學校開門辦學,運用優質資源打造校園思想高地的積極探索。作為學校今年啟動的校園文化項目,宋慶齡講壇將邀請行業領袖和時代精英走進校園,為孩子們講述成長經歷,分享人生智慧,讓孩子們聽到看到心目中的英雄們為了夢想克服困難、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和自信、樂觀、豁達、擔當的優秀品質。除了邀請大家名家,講壇還計劃從在校生和歷屆校友中甄選優秀代表登上講壇。

  宋慶齡學校有著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師生,如何讓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他們更好地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産生情感的共鳴和心靈的互通,是學校始終思考的課題。這個不大的講壇也將發揮向世界傳播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的積極作用,希望孩子們從小樹立人生大志向、大願景,既紮根中國,又活躍在世界舞臺上,推動人類共同進步。

  今天,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和中國福利會副主席、黨組書記、秘書長趙丹妮共同為宋慶齡講壇揭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