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 好成績來之不易

2017-03-01 13:23:38|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2016年上海浦東新區全年外貿進出口達17594.88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

  而這一年,全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0.9%。“不僅全國,全球外貿形勢都很不景氣,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浦東能逆勢增長,確實不易。”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陸啟星表示,在外資企業進出口微降的同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增長幅度較快,同比分別增長7.8%和8.7%,形成了浦東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3年的自貿區改革,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在浦東開始形成與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銜接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借助自貿區效應,浦東的國企和民企不斷創新精進,轉型升級,大力佈局海外,為浦東的外貿“成績單”增添了新的亮點。

  上汽集團:自主品牌走出去

  2016年,上汽集團生産的自主品牌MG3系列汽車,有2000多輛進入了中東地區的家庭。在高溫乾旱的沙漠上行駛,打開空調,壓縮機強勁運轉,車內迅速一片涼爽。國內同樣的MG3汽車,空調壓縮機卻“溫柔”不少。“不僅如此,國內車擁有的座椅加熱功能,中東的車也取消了。”上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趙愛民説。

  一個細節,看出上汽集團如何精心拓展國際市場。

  雖然長期穩居國內汽車行業“老大”地位,但上汽集團居安思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時,領到自貿區“001”號內資營業執照,成立了上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兩個月後,該商貿公司投資的上汽中東有限公司在迪拜面世。“這一速度,完全得益於上海自貿區貿易便利化的改革。”

  拓展市場,不是簡單的賣車。針對MG3汽車,上汽中東公司去年聘請了當地人當試車員,一邊路試一邊“挑刺”。“冷空調力道不足”,試車員的一句話,上汽立刻組織設計單位攻關。改進,再試,3個月,車子終於進入市場。

  “我們目前還在改進汽車扭矩,中東地區都是平面立交,當地人進出彎道習慣高速行駛,扭矩小了車會被其他車‘困’在彎道上。”趙愛民説。

  而這樣的適應性改進,不僅在中東地區。如今,上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已對外投資了4家公司,中東、南美、澳洲和伊朗公司。趙愛民説,上汽集團去年一年出口整車12萬輛,全國第一,“其中一半自主品牌汽車從我們國際商貿公司出口,達8900輛。”趙愛民坦承“數字不大”,但培育市場是“十年磨一劍”的事,“我們國企應該有擔當,為自主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建功立業。”

  格致優品:轉型升級做電商

  上海格致優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民企,主營跨境電商業務。這是CEO任傑在做了10多年外貿出口後,作出的轉型升級決定。

  2003年任傑在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建立了哲聯工藝品有限公司,專注為北美大連鎖店供應輕工工藝品。研發能力強、産品品質高,哲聯在北美市場的業績節節攀升,去年出口額達2000萬美元。

  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但全球經濟形勢不樂觀,任傑看到和哲聯合作10多年的不少代加工企業産品議價空間越來越小。“我覺得自己有責任開闢新的貿易模式,為自己,也為合作的生産企業可以走得更遠。”任傑説。

  2014年,任傑投資成立了上海格致優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産品直接銷售給北美商務客戶和終端消費者。此後,任傑先後在自貿區成立了一家供應鏈管理公司,在美國收購了一家倉儲公司,從而使企業的外貿商品從國內運輸到北美,清關進倉庫,再配送到客戶手中,實現了“一條龍”服務。

  從單純的供應商轉身變為貿易服務類企業,格致優品將自己的品牌産品銷售鏈直接布到北美終端,“延伸了銷售鏈,就延伸了利潤空間,還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今,格致優品的自主品牌家居飾品已開始被北美市場認可。

  自營之外,格致優品還為國內外貿企業代運營,讓他們“搭車”自己的北美銷售網絡。任傑説,有了電商這個長期穩定的銷售平臺,外貿企業可以告別以往“搶訂單”的生存模式,有計劃、有品質地生産銷售。

  等勢線:大數據鋪就信息網

  同樣是通過互聯網開拓國際市場,上海等勢線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勇卻不認為自己在做平臺,“我們是利用大數據做廣告,為國內機電産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打造‘高速信息網’。”

  “國內企業想出口産品,除了參加各種交易會,就是自建一個網站,最多中英文兩種語言,然後‘守株待兔’。”郭勇説,這種網站與真正的互聯網採購匹配度低。

  “解決方案就是要‘對等’,建立雲系統,運行大數據,讓産品信息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跑’在採購商面前。”

  基於這樣的理念,郭勇10多年前在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了等勢線公司,專注對外推廣我國機電産品。

  如今的等勢線仿佛一個“小聯合國”,員工來自世界各地。“我們在23個國家有數據中心,可以確保産品信息突破各國互聯網約束,選擇最佳路線出現在搜索頁面上。我們的産品宣傳也有20多種語言,不同的採購商可以看到用自己母語製作的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方便找到所需産品。”

  郭勇打開面前的大螢幕,雲系統顯示,等勢線的産品信息已遍及150多個國家的幾十萬城鎮,線上採購商超過4100萬家,點擊查看産品次數超過2億,平均每人看産品次數約5次。

  目前,我國已有近5000家製造業企業搭乘等勢線這列快車,産品信息覆蓋到全球各地。企業隨時可以查詢自己的産品信息覆蓋到哪些國家、受歡迎産品是什麼、産品的熱點國家和城市在哪,以適時調整自己的出口戰略。

  等勢線還在美國芝加哥、日本福岡、智利聖地亞哥和我國香港投資建立了4家子公司,並在美國和日本建了兩個海外常年展示館,提供給採購商就近看貨的平臺,降低採購風險,也幫助企業解決用量小、用量分散、訂單頻率高産品的本土分銷。目前已有100多家企業參與展示。

分享到: